如今,利用回收材料而不继续采用原始资源作为生产纺织品的原材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样做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也节约能源,还能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的排放,并减少废弃物。这样做可能比原来传统生产成本高,这是因为:消费者丢弃的商品不能全部回收,可回收材料也很受限。例如,在美国只有四分之一的塑料瓶得到回收。
尽管人们提倡更清洁更健康的材料,但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趋势并没有减缓。可持续性与可回收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美国有一家称为格林斯波罗的公司,他们专门利用回收纤维材料和纱线生产上等纺织品。因为更多人意识到,土地填埋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后工业时代的回收已执行多年,但纺织纤维的回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最近几年,美国各地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不断制定社区回收计划,不仅如此,他们还作了回收分区,人造纤维产品、PET包装、废地毯等已成为主要回收材料资源,当然各类纺织纤维分门别类回收十分必要。美国的纺织纤维回收公司文图拉公司认为,所有纺织纤维都应回收并且都应分别再利用。
聚酯纤维的回收
法国Unifi公司早在2000年就开始回收聚酯纤维,在2006年就开始利用回收品开发新型纤维产品。并且,这些新品来自回收的废旧PET瓶。而另一家公司Repreve则利用废品开发运动衫、表演服装、职业装和室内装潢纺织品。并且,这些再利用产品可大量应用在汽车内饰纺织品上。据称,聚酯纺织品纤维回收在国外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当然,要赚钱,最好的办法还是让纺织纤维再次发挥纤维应有的作用。
开发生态型再利用纤维,世界各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收的聚酯纤维(RPET)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可以高于非回收材料。日本帝人公司早已开发出“生态循环纺织纤维”和“生态PET”纤维,德国科尔洪Calhoun公司利用回收生产出优质地毯。而美国许多公司则利用回收系统开发出医院、诊所、学校、运动俱乐部和其他专用产品。这个系统每年要回收1万吨聚酯纤维,比传统的聚酯生产节约84%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77%。另一家企业巴塔戈尼亚公司既是原材料供应商,又是回收项目实施者,自2005年该项目开始以来,该公司已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27吨。到在2011年秋季,他们计划100%的利用回收并开发新产品。美国清道纺织纤维回收公司利用不断向人们展示回收开发品的机会,大力回收废旧纤维,截止去年,他们已回收2.8亿吨废旧聚酯纤维和50亿只塑料瓶。
尼龙纤维的回收
仅美国每年就要丢弃数十亿公斤废旧地毯,需要大量土地填埋。2009年,美国常青回收公司共回收旧地毯达3.11亿磅,其中可利用达2.46亿磅,其回收率已超过2008年。他们计划要在2012年把回收率再提高20%~25%,其中大多数是尼龙纤维。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建立回收网点,并且还建立了分类体系,可直接加工废地毯,然后直接利用回收加工的聚酯纤维。此外,该公司还将新旧聚酯混合使用,开发出新型地毯。常青公司每年消耗8000万~1亿磅PC地毯产品,包括汽车靠背、粘合剂和其他同类材料,他们已获得美国“摇篮银质证书”。其做法是,回收来的纤维材料全部集中在道尔顿,然后分类,再分别发往不同的工厂进行再加工。该公司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并提高再利用率。凡回收的材料几乎全部都能再利用。
其中6.6型尼龙是很难回收全部再利用生产出高品质的的纤维纱线,并且加工也很难,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解聚作用更难,甚至难以脱色。但是,他们却把自身看作“地球智能”平台,想方设法开发化学分解型解决方案,然后与原材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利用。当然,诸如此类的案例很多,他们通过与其他企业的通力合作回收废旧纤维,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他们还创办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万能纤维”公司。
当然,开发废旧尼龙纤维再生产品的难度要比开发原材料新产品要更困难,原因是,废旧利用搞不好就可能产生新的污染和增加废物。并且,废旧纤维也涉及到标准的问题,所有方面的标准都必须与原材料纤维的标准一致,如染色标准、沾污标准、防腐标准、健康指数等等。美国6.6型尼龙纤维与6型纤维或其他回收的纤维回收利用率从2009年18%提高到2010年的33%,其中衬背的回收利用率达到39%,而包装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率达到46%。
棉纤维的回收
西方棉纤维的回收主要应用于无纺工业和再纺纱产品上。美国在该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几乎每个州都已开发出PI纤维废旧利用技术。并且,再生棉纤维一点也不逊色于新棉纤维,包括高质量的婴儿尿布、卫生用品、清洁用品、化妆品、个人护理品、工业用品、纸品等等技术数不胜数。
废旧棉纤维的回收需要避免损坏纤维长度。而传统加工方法往往会破坏纤维的应有性能。如果这样,回收利用的纤维就只能应用于开发低档产品。为此,美国一些公司开发出先进的纤维回收再生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原纤维的性能,还能与其他任何纤维混合使用,并且其质地和性能与原材料纤维没有区别。这样,他们就能生产高质量的再生产品了。并且,这类再生技术往往拥有专利权,可以转让,也可以商业化生产。
来源:牟汝佳/中国纤检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