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现而今,中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不仅仅可以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其意义还在于:将传统文化当作资本来运作,将其产业化,挖掘其市场潜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浙江省桐乡市的丰同裕染坊,是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蓝印花布作坊。在政府的扶持下,丰同裕花费两年时间筹建了蓝印布艺博物馆,同时成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这不仅对蓝印花布的市场普及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而且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应该说,我国的传统防染工艺已经成功地加注了文化内涵,打造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印染文化,并得到了产业化。但是,这个产业化的程度是高是低,成效如何,仍然是需要人们继续思考的。我们还应当看到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传统防染印花工艺从分散的民间逐渐走向集中生产经营的市场,一方面,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但另外一个方面,规模化生产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经营欠缺规范
生产技艺和市场运作停顿在低水平的小作坊上,没有规范的经营,没有开创性的科研设计。例如蜡染,其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至今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但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往往一张画稿只制作几张壁挂,甚至于只做一张壁挂。这对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蜡染艺术热的广阔市场,手工作坊式生产显然是不足以承受的。
3.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传统印染企业已经面临国际化的竞争,部分企业家、艺术家开始关注国外的蜡染工艺,并引进部分技术进行创新,但是,大部分企业和个人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谈不上知识产权战略。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最新技术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