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一、溶剂对于加快印刷速度时油墨调节,加大溶剂的比例,最好是快干溶剂的比例,这是最直观的做法。
但在印刷过程往往由于原油墨性能限制,无法做很大范围的调节,另外直观的一点是往往会导致稀释剂费用的增大,特别是在石油大幅升价的现如今。
在加大溶剂前必须考虑到该油墨的色浓度是否变浅问题,即在同样比例溶剂条件下,包装印刷油墨的粘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加入了30%的溶剂后,要考虑其溶解度、氢键力、挥发速率平衡及表面张力大小等等。
一般单从溶剂比例讲,下边三配方各有所长:
配方1:二甲苯9.6;醋酸丁酯9;醋酸乙酯26.4;甲苯55(其性质为:挥发率2.94;溶解度8.98;氢键力18.18;表面张力26.9;分子量90.55)
配方2:甲苯70;醋酸乙酯30(其性质为:挥发率2.94;溶解度8.98;氢键力18.12;表面张力27.1;分子量90.86)
配方3:甲苯73.3;乙酮26.7(其性质为:挥发率2.94;溶解度9.05;氢键力18.18;表面张力27.09;分子量84.72)
从上述三配方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1、粘度:配方②粘度高,配方①的粘度适中,而配方③的粘度最低。
2、单从两种溶剂比较干燥速度:①和②及③干燥速度看似一样,但仍有区别。如配方①和③挥发率相同,但③粘度低,低挥发干燥要相对快。
3、从成本上比较,③比①成本略高。但③易残留丁酮的气味和附着略差于①。
4、综合效益上比较,配方②成本低,粘度高,附着好,气味小,溶解度也好一些。但在实际的包装印刷过程中,油墨成膜时的溶剂挥发平衡上看,配方①要优于②、③,因为多种溶剂尽管在换算上其挥发率是同样的,但由于多种(混合)溶剂稀释油墨而提高了包装印刷的印刷适性范围,使印刷厂家有了更宽的溶剂选择和印刷机械速度的调节面。由于单一溶剂在独立的包装印刷作业过程中的挥发则是由表及里的缓慢挥发(印刷图文油墨成膜形成的过程)干燥。当其印刷油墨的湿墨膜达到一定的界面强度后便会凝固成膜。印刷图文墨膜的形成过程,相应也减(缓)慢了印刷墨膜的还未来得及挥发(跑掉)的溶剂,而延长了包装印刷图文墨膜的彻底干燥时间(干透),从而在印后用胶带纸粘贴拉后脱落的现象(故障)出现。为此,一般的印刷操作工便会选择分子量小(即粘度小)、成膜快的溶剂稀释油墨去印刷作业,低分子量的溶剂是剪切印刷油墨丝头过长的惯用手法。
二、使用蜡助剂加入蜡或加大蜡类的目的,在于降低油墨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因丝头过长造成的上述后果,其次是解决油墨体系的颜、填料沉降结块及墨膜硬度,并能有效地提高该油墨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墨膜的厚度。
但过多地加入往往会阻碍印刷油墨体系中溶剂的挥发、干燥的彻底及表面结皮和油墨在转移、传递印刷过程的流动性不良、表面光泽度的降低等等。
所以说,在解决包装印刷糊版、粘连、遮盖不足方面的确十分有效,但过量加入反而会加速墨膜的软化,从而当印刷转印摩擦油墨升温,出现油墨飞溅的故障。
三、加大颜、填料的比例固体颜、填料的增加,是降低包装印刷油墨成膜过程中十分简便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分散树脂的包覆比例(竞争吸附)而抑制丝头过长,其最终目的在于预防印刷机械在由慢到快提速后,因丝头长而使包装印刷制品粘连及印刷图文墨膜的减薄而增厚;拖尾而因油墨的流动去消除边缘重影;油墨因透明遮盖力差而得到补救。
来源:油墨产业网
该文章暂时没有任何补充内容!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