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二、从五种竞争力来看纺织业的发展。
(一)潜在进入者
1·规模经济不明显,大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要素结构与技术水平下,棉纺织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并不显著的行业,进入障碍较弱。这可以从规范的技术经济研究和经验研究两方面得到证实。据中国产业经济技术研究联合会组织专家研究的结果,2万锭左右的棉纺织厂与更大规模的棉纺织厂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并没有明显劣势。
2.品牌作用较弱,生产集中过程不明显
不同种类产品商标的重要性不同。棉纺织行业的“品牌效应”较弱。棉纺织品是典型的“同质产品”,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有产品名称,如“纯棉布”、“混纺布”等,并无产品品牌,或消费者不太重视产品品牌。因此,产品质量好、档次高的企业,难以通过“名牌”战略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也难于使产品价格处在合理水平。
3.棉纺织行业的退出障碍较强,向其它行业的转产困难。
首先是机器设备的专用性很强,没有通用性:纺锭、织机只能纺纱织布,无法转产生产其它产品。其次是技术能力和操作工人技能的专用性也很强,纺织企业主要靠自已的力量可以开发的其它行业的产品数量很少。这种“存量调整”模式,在纺织业向其它行业转产过程中很难应用。沉没资本比例较大的行业,在一定幅度亏损状况下继续生产,是一种合理选择。在这个范围内,生产虽然产生亏损,但停止生产的损失更大,因为固定投资是沉没资本,不可回收。不过,当企业处于亏损状况时,信誉下降,往往导致流动资金困难,使生产难以为继。如果企业有能力维持必要的现金流,继续生产就是合理选择。对我国的国有棉纺织企业来说,沉没资本比例高,又能在亏损状况下继续从银行得到贷款,因此一部分企业长期在亏损状况下继续生产。
4.国家政策变动
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出口退税率下调又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相对来说,纺织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供应商并不占主动地位。
(三)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2005年以来,国际上针对我纺织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越来越高。
(四)替代品的威胁
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替代品的所造成的威胁相对少。
(五)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
但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三、以上是对纺织行业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人民币汇率因素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纺织出口日渐低迷。2007年人民币升值汇率超过6%,对于以价格优势作为重要竞争手段的中国纺织品出口而言,从汇改以来累计16%左右的升值幅度使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7年1~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53.42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18.77%,进口增长4.3%。比去年略有回落,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速度还将减缓。
3.货币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今年银行业信贷从紧的主题将是:控制信贷总量、把握信贷节奏、调整信贷结构。央行高举着紧缩的大旗,在过去的1年之内6次加息,与此同时,央行2007年还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央行还会不会频繁使用加息等手段。利率上升带来的财务费用增长,又将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4.能源价格因素
以合成纤维为主的化纤,基本上还是可以把它看作是石化产品的衍生物,化纤市场自然会受到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现全球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的通道中,原油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原油价位的高位盘整,将使纤下游化纤纱线之类的产品利润低甚至出现亏损,如果原油仍保持这种高速增长,就会使中间的石化原料因成本的压力而出现大面积亏损。
5.经济形势因素
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纺织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会很严重。在需求方面,美国、日本或者是欧洲,它的需求都会有所下降,虽然说出口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有滞后的,暂时不一定感受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一定会感受到的,国内需求将是中国经济的“刺激物”,所以应该利用这次机会改变经济结构,从出口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内部因素:
科技因素:从行业技术设备来看,中国多数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成为纺织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但是我国也有自主研发的设备,如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项目,科技工作者攻克了涤纶生产中的核心技术。我国科技人员发明的精细加工技术,使黄麻成为运动类、休闲类高档面料的原料,并且保持着吸湿、透气、抗菌等诸多优点。我国的这些科技成果,不仅符合国际流行的绿色环保概念,有资源丰富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成本低廉的巨大市场潜力,这是那些仅是技术含量领先的PLA、Tencell纤维等无法比拟的,足以令国际著名原料商望其项背。
因此,这类科技创新发明是属于开发和利用新型资源的重大成果,它们将对中国纺织工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些形成了中国化纤高技术、低成本的特色,为纺织、服装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打下了别的国家无法模仿的坚实基础。
发展策略
此外,创新思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在前文中已有说明,就不在此赘述。
总结: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的纺织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机会与风险总是共存的,而在当前的金融风暴影响的不利世界大环境下,这种风险与机遇就显得更为突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样利用这次动荡,对国内纺织企业进行一次大的清洗与淘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经历了这一次洗牌后保存下来的企业才会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够面临挑战,稳定发展的企业。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对纺织行业的规则方针进行改革,对过去不够完善的政策进行调整,化危机为机遇,法律法规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行业持续健发展的必要的约束,这一切对纺织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PEST分析还是五种竞争力分析法,在对纺织业的了解与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意识到了现在中国纺织业所处的环境,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也只有在全面了解自身的同时才能为看清前路,有目标有规划地走属于企业自己的道路。我们始终相信未来中国纺织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