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在循环经济里寻找效益
在嵊州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染整车间的后面,记者看到一间屋子被满布管道的大型设备所占据。旁边的一间小屋里,电脑数据实时反映着设备的运行状况。
据盛泰公司企管办工作人员况勇介绍,这是投资800万元的印染废水中水回用系统,在现有生化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中水回用系统,达到回用水质要求后再回用于生产车间。也就是说,印染车间下来的废水和污水经此系统处理后,就可再回到生产车间加以利用。仅此一项,企业每月可回用水6.4万吨,实际每吨水可节约2.1元,每月可节约费用13.4万元。
“既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况勇说。这也是“盛泰”循环经济中的一个亮点。
2012年是纺织行业较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盛泰”的销售和订单虽然没有减少,但利润却有所下降。除了努力扩大订单量之外,企业还积极通过相关技术、装备的改进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重复、循环利用。据况勇介绍,公司大多数前处理采用炼煮漂工艺,而去年,企业投资30万元开发冷轧堆前处理新工艺,可节约助剂10—20%,每月仅此就可节约助剂15万元。与炼煮漂工艺技术相比,新工艺还可节省水、电、汽等资源15%左右。
与此同时,“盛泰”还针对现有工艺和流程进行优化。2012年,企业投入资金70万元改造印染工序,对印染废水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还通过对染纱部高温高压染色机保温工艺,节约蒸汽和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等,共进行了大小20来个工艺的改进。“盛泰”生产总监蔡国强告诉记者:“这些投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对工厂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纺织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招工难问题越来越凸现,也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在外来务工人员占85%以上的“盛泰”,如何破解招工难的一个方法就是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在染纱车间,记者看到整个车间内是一台大型的自动化设备,据介绍,这台投资700万元的染纱自动化装笼脱烘一体机,可以将原先经轴和筒子纱装卸、烘干等若干个操作过程一手揽下,原先这里至少需要十几个工人三班轮换,但现在,偌大的车间只需1—2名工人操作。而在织造车间,3台自动穿综机代替了原先17个工人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不断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代替人工外,“盛泰”还在员工内部开展一人多岗、多技术的培训。蔡国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前,验布和挑修是两个工种,验布是将有质量问题的布匹检验出来,由挑修工进行修补处理。但现在,让这两个工种的工人互相学习对方的技术,这样,在一个岗位比较忙而另一岗位比较空时,职工之间就能互相调剂、补充,提高工作效率。
“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我们的劳动产生最大的价值,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这是盛泰一直在努力的课题。”蔡国强说。在去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节能减排会议上,嵊州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与全国13家企业一起被确定为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来源:嵊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