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企业新闻→详细内容
【字体: 】      
2011,中国纺织行业的新胀旧账
集萃印花网  2011-04-27
【集萃网观察】2011年,注定是全社会视“通胀”、行业视“涨价”如洪水猛兽的一年。

  仔细咂摸,作为消费者的你肯定感受到比2006~2008年通胀更为严酷的物价环境。而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勾联紧密的纺织业来讲,涨价也不全是坏事,在利润的纵向流动中,总有一个节点因此获益。

  翻看2010年“旧账本”,原料和人工价格是怎么涨起来的?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按经济学理论,物价上涨无非两种原因:一种是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另一种是厂商生产成本增加引发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

  兼具农产品属性的棉花,及作为替代性原料的化纤主要基础成分PTA,在2010年里无节制疯涨,均带有资本追高的影子;而作为制成品的纱线、坯布和面料,以及作为终端商品的家纺和服装,正在经历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混合驱动时代。

  若把产业链视为一个整体,由涨价带来的价值倾斜颇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味道。

  上游棉花和化纤已然是大赢家,纵使纱线企业不承认主动涨价,也是毋庸置疑的受益者。顺流而下分化随即产生,强势群体总有过硬的理由,而原料控制力弱、成本消化力差、报价和签单技巧不灵活、客户关系没理顺的,沾上哪个都可能减产裁员停工。通俗地讲,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触及价格敏感神经还未全面发作的就是终端。2011年人们不自觉地盯住这里。因为高成本还将成为这一年的主线,而经历了之前漫长的抵御与挣扎,终端价格涨幅基本锁定10~100%,不涨价的几乎没有,涨价20%是普遍能够容忍的顶部。

  终端价格的矛盾性体现在,它既是生产资料成本顺序转嫁的载体,也是直接面对消费承受力极值考验的目标。不涨价,企业短期赢利势必受损;涨价,可能使消费忠信度下滑。在两者的拉锯中,一旦由需求减缓引发上游产能和投资收缩,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行业主体。

  面对2011年“新通胀”,企业重新寻找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优势至关重要。缓慢释放价格涨幅给足消费者接受现实的时间,或者以开发原料成本较低的新产品控制价格涨幅,这些措施在必要时都可以拿来一用。不贪大固然是一种企业定位,但在现阶段的危险性也要充分认知。

  随着国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中小企业冲击最猛,除了原料与劳动力大幅上涨的压力,产品研发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费用也比大型品牌企业高出许多。过去或许靠低端产品就能聚沙成塔,眼下大起大落的格局很可能瞬间扫倒体质不强者。

  当成本如潮水般高涨,筑堤不如疏渠。

  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端企业重视梳理客户关系,针对深度战略合作共建价值机制,价格的快速反应被史无前例地放到谈判桌的首席。如将产品报价周期从3~6个月缩短为3~6天;有的企业索性暂时不接超过6个月的长单,完全按短期订单确定指标及价格,再根据原料同步浮动,定期公布成本指导价,供业务人员对外洽谈时参考。

  而终端企业则把渠道疏导权牢牢握紧,要么加盟店改直营店,砍掉中间环节控制成本;要么在传统渠道之外另辟网销通路,加速流通减少库存,改善整体零售效率;要么产品分级管理,接受不了价格变动的客户自动下调购买产品的档次,但不分散对该品牌的注意力。

  爆发力、持续力、创新力等策略层面的集中给力,化解着来自不同角度的成本压力。为此我们从产业链随意选取20家企业样本,将反映其生存状态的“新胀旧账”揭给你看……

  来源:中国纺织网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