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功能性.而且更加注重其安全卫生、绿色环保、天然生态。在人们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今天,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纺织品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的问题已成为人们除药品和食品外又一重点关注的领域。
纺织品即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原料.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缝制、复合等工艺而制成的产品。包括衣着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衣着用纺织品包括:(1)各种服装;(2)制作服装用的各种纺织品面料;(3)里料、垫料、填充料、装饰线、缝纫线等纺织辅料。装饰用纺织品包括:(1)室内用品——帷幔(窗帘、门帘)、餐用纺织品(餐巾、餐桌布)、家具用纺织品(布艺沙发、家具套)、室内装饰物(床饰、地毯);(2J床上用品(床罩、被罩、枕套、枕巾等):(3)户外用品(帐篷、雨伞等)。
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土工布医疗卫生用品(医用口罩、医用脱脂纱布、医用脱脂棉)、妇婴保健用品、劳保用品(手套、矿工服)等。
一、纺织品安全性能
(一)制品外观安全设计方面的要求。主要指标有:
1尺寸稳定性:主要分为干洗尺寸变化率和水洗尺寸变化率.指纺织品水洗或干洗后再经过干燥之后,纺织品的尺寸发生的变化率。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性价比和服装的穿着效果。
2.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西服、大衣衬衣类产品中,面料覆有一层无纺粘合衬或有纺粘合衬,使面料具有相应的平挺度和回弹性.同时使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不易变形、走样,起到一件服装的骨架”作用。同时对有粘合衬部位也需要维持穿用洗涤后仍保持它的粘合衬与面料的粘合力。
3.起球:起球是指织物经摩擦后起球的程度。织物起球后外观明显变差,直接影响美观。
4.缝子纰裂或纱线滑移:指缝迹处受力拉伸时.纱线离开缝迹处最大的滑移量。一般指袖缝、袖窿缝、侧缝后背缝等服装产品主要接缝部位的纰裂程度。纰裂程度达不到标准规定指标.反映了面里料的经纬纱配置不当.紧度小,直接影响穿着外观,甚至无法穿着。
5.断裂、撕破或顶破、胀破强力:断裂强力指引起机织物断裂所承受最大的力;撕破强力指机织物被物体勾住.局部纱线受力断裂而形成裂缝.或织物的局部被握持,以致织物被撕成两半,通常称为撕破;顶破、胀破指针织物受力部位鼓起扩张而胀破的现象,这些指标不合格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6.纤维含量:表示纺织品所含的纤维成分和数量。纤维含量是指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信息和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故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有的胡乱标示,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
7.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磨损的程度,磨损是织物损坏的一个主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织物的耐用性。
8.外观缝制要求:包括测量规格、表面疵点、缝制、整烫、线头、污溃和色差等,以计缺陷的方法来考核外观。特别是婴幼儿作为弱势群体.一向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婴幼儿用纺织品是一直接接触孩子的生活用品.它的安全性、舒适性,是家长及全社会都关注的焦点。比如对有拉链产品的要求、绳带的长度、领圈的大小、商标耐久性标签的缝制的位置、装饰物的要求、印花部位的要求等都涉及到安全性。
(二)所用面料、辅料是否有有害物质。主要指标有:
1.甲醛的含量:甲醛常用于纺织纤维纯纺和混纺织物的树脂整理及部分服装成品的定型整理,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作用。由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做成的服装,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在体内的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相关疾病并可能诱发癌症,长期低浓度摄入甲醛会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弱、失眠等症状,对婴幼儿的毒性则表现为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等。
2.pH值:pH值是表示酸碱性强弱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在0~14之间取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的pH值能控制在中性至弱酸性范围内.则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反之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
3.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色或者印花纺织品在染色、印花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能保持其原来的色泽的能力(或不褪色的能力)。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特别是婴幼儿用品的唾液和汗渍色牢度指标尤其重要,婴幼儿可通过唾液和汗渍吸收有色、有害的纺织品中的染料.会造成婴幼儿的不利影响。
4.异味:不合格的纺织品往往都伴有一些异味,异味的存在说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这是消费者最容易判断的一项指标。纺织品在开封后.如果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可被判为“有异味”。
5.禁用偶氮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其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染色牢度不佳时,部分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在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还原出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逐渐吸收,导致肌体病变,甚至能改变人体原有DNA结构,诱发癌症等
6.致敏染料: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目前致敏染料共发现27种.其中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分散染料常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染色。
7.重金属的含量: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加工过程中亦可能从受污染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服装辅件如拉链、纽扣上也可能含有游离的重金属物质。纺织品上残留的过量重金属组分一旦通过皮肤为人体所吸收.将会造成严重的累积毒性。
8.农药残留量:杀虫剂主要存在于天然纤维(棉)中.纺织品上的残留农药一般都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毒性大,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后容易累积稳定存在于人体的组织中.也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的合成、释放、代谢等过程。
9.织物燃烧性:大多数纺织品都具有易燃特性,而且现有的纤维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大气中的氧。因此,服装等纺织品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燃烧伤害。因为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10.抗微生物整理:抗微生物整理剂是用于纺织品的抗菌防臭防虫整理的助剂,它们中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些整理剂既要满足纺织品自身性能、加工工艺又要满足最终用途,理想的抗微生物整理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弱点。有些抗菌剂对细菌非常有效,但是对真菌类无效有些正好相反有的不耐水洗:有的对人与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等等。因此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适当选用抗菌剂是合理的。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抗菌剂及其整理产品必须是安全的,对人完全无毒无刺激,经常使用的产品所采用的抗微生物整理剂还必须是非致敏性的。
11.其他指标:其他纺织产品的安全性还有含氯苯酚、有机氯载体、有害细菌存活量和挥发性物质释放等。
二、加强纺织品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一)我国纺织品安全标准概况。自从有了纺织品,纺织品的标准化工作就在不断地进行和完善中各种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相继出台并先后进行了修订。从1982年起我国又制定了相应的纺织品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及相应的试验方法,以后相继发布了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18885—200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17592—2006)、《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GB/T20382—2O06)、《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GB/T20383—2006)等19项国家生态纺织检测新标准也正式颁布实施,逐步完善了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保障体系。目前正在制定的还有《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国家标准。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对纺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染化料助剂)和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限量,可以提高纺织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促进纺织工业采取有效措施,将最终纺织品的有害物质降低到最小限度。上述这些标准旨在提高纺织品的品质,适应全球的绿色消费”潮流,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对绿色和生态消费的要求,挡住国外垃圾产品的进入,达到保证人们安全和健康的目的,为构建我国的安全健康纺织品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纤检人的责任。基于纺织品有以上诸方面的安全隐患.国家标准保证了纺织品的基本安全性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销单位积极配合执行有关标准,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纺织品。作为质检人、纤检人,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纺织用品的安全隐患.纤检人应该在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引导生产企业生产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及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的产品。一是加大纺织品安全的宣传。应加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性纺织品生产、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重视纺织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二是加强对纺织品安全性的研究。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制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安全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成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积极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全健康性奠定基础。三是开发安全性产品.取得国际认证。安全性纺织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开发安全性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安全性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安全性生产。按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生态品牌。纺织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生态包装。纺织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2.提高检测水平。根据纺织品产品标准及安全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学习先进的检测知识,提高检测水平。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实情,制定相应的检测依据,或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我们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也存在着部分现行标准水平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标准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设置不够详尽.标准涉及产品分类较笼统模糊,专用性不强等缺陷。所以,还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接轨。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生产、销售、使用(包括学校,医院,宾馆、餐饮及其他服务行业)纺织品的单位、部门积极宣贯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使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在市场流通、供消费者使用;规范市场行为,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监管;坚持“打击假冒,保护名优”两手抓;积极引导和帮助有关商品进货单位和销售市场建立健全商品质量自律机制的同时.根据群众举报和顾客投诉的热点问题.依法进行查处.为纺织品市场保驾护航。
4.正确引导消费。消费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对纺织品安全性难以辨别、不会选择。所以.作为专业纤检部门应向社会发布能够指导消费的信息。比如:一看: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1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尽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好洗一洗,检查一下童装的扣子是否牢固。仔细查看衣服的标签,如:有无不可干洗的标识、安全类别A类,及看耐久性标签是否缝在外表面;金属附件有没有孩子可触摸到的毛刺,是否尖锐;拉链头是否容易脱卸;裤子前开口处用纽扣而不可用拉链领口帽边最好没有绳带,外露部分绳带的长度不可超过14cm不购买色彩过艳、面料挺硬的衣服.以免有害物质超标(如甲醛、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最好不选择经特殊整理的衣服,如:不起皱、不缩水、不退色、易去污的商品。二闻:购物前应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三洗:购买的衣服最好水洗后或放置晾晒1到2个星期再穿,能减少甲醛含量。
总之,纺织品安全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它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管理及体制问题是我们纤检部门面对的大问题.它需要我们纤检人在国家不断完善纺织品安全标准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对与纤检有关的纺织品进行安全质量监督,确保在执法监督过程对纺织品进行安全质量检查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执行,给人们一个放心消费、生活的空间。
来源 胡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