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Ca2+ 鳌合性能的测试
1.3.1 配制 配0.25mol/L氯化钙溶液,取25g碳酸钙加人到300mL的蒸馏水中,再加入37.5 %盐酸
43mL,待碳酸钙完全溶解后,将溶液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后稀释到1 L.
1.3.2 测试称取5g鳌合剂样品,溶于80mL水中,用30%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10~12,加入碳酸钙指示剂(2g Na2CO3溶于100mL蒸馏水中)2mL,用0.25mol/L氯化钙标准溶液滴定至持久浑浊出现即为终点.
1.3.3 计算 Ca2+ 鳌合值(以CaCO3计)(mg/g)一25v/w.式中:V是消耗的钙标准溶液的体积(mL);
Ⅵ,是鳌合剂样品质量(g).
1.4 分散力测试
1.4.1 测试将0.8g MnO2和一定量的鳌合剂配成100mL分散液,剧烈振荡5min,稳定静止1l1.取上层清液5mL,在其中滴加HNO3+H2O2的混合液,待MnO2完全溶解,加热分解H2O2冷却后加人0.5gKIO4煮沸至显色5min,在525nm处,测其吸光度.
1.4.2 计算用标准KMnO4 溶液制成浓度一吸光度标准曲线,可得方程:Y=0.013 1x ~0.002 4;x =( y+0.002 4)/o.013 1;分散力一86.94×10x/158.03.式中:.x是KMnO4 浓度,l0-3 g/L;Y是吸光度.
1.5 MA/AA共聚物的产率及特性粘度[η]测定
用碘量法测定单体双键的转化率,作为MA/AA共聚物的产率.按粘度法测定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在30℃的水溶液中测定MA/AA的特性粘度[η ],特性粘度[η ]的大小即反映了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2 结果与讨论
2.1 MA/AA的合成
2.1.1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产率的影响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为单体,改变引发剂用量,合成了MA/AA二元共聚物,其引发剂用量与共聚物产率的关系见表2.结果表明,当n(MA) :n(AA): (引发剂)(物质的量比)为1:1:0.48时共聚物产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该比例,均导致产率下降.说明就产率而言,引发剂用量与单体之间有一最佳比例.
2.1.2 单体配比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溶剂水的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3倍,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6 时,改变单体配比合成了-MA/AA二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单体配比中增大丙烯酸的相对含量,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增大,说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丙烯酸的双键易断裂形成自由基,而马来酸的双键只有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断裂进行自由基聚合.在催化剂作用下,丙烯酸产生的自由基对马来酸酐双键的断裂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因此,丙烯酸单体量越多,自由基聚合越容易,形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从实验结果看,随着单体配比中丙烯酸相对含量的增加,单体的转化率增大、Ca2+螯合力增加,分散力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单体配比的变化越影响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羧基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