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替代日趋紧缺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行业还积极推进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有效提高碳效率
有关专家指出,低碳决不是单纯地减少碳排放,而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碳效率。目前,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主要以研发、零售、设计、品牌营销为主,其单位产值碳排放相对较少。而中国纺织产业则不同,既要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又要争取发展权、生存权和碳排放权。
总结近10年中国纺织工业的低碳发展之路不难看出,纺织行业不仅碳排放总量大,而且碳效率很低。解决碳效率,即实现单位碳排放的高产出、高附加值、高生产率,不能仅靠削减产量。实现低碳纺织需要创新思路。
对此,搞了多年低碳研究的顾庆良教授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低碳既是成本也是收益,既是投入也有产出,既是产业挑战也是市场机会。低碳纺织将创造新产品、新产业领域和新市场,将塑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其次,需要重新审视甚至颠覆纺织传统思维。为什么一定要深加工,浅加工是否可以实现高附加值并且做到精良品质?为什么一定要长流程,短流程是否可以替代,甚至达到更好的效率与效果?为什么一定要高指标?染色的不一致性,反机械的不可复制性常被作为独特的表现方法。为什么一定要同质批量化?彩棉和天然矿植物染料色谱少、差异大恰恰是作为高品质和纯天然的标志。如天然染料的颜色不均匀或褪色通常被认为有质量问题,然而却被一些时尚名牌用以彰显其内涵与独特品位。
中国纺织具有许多竞争优势,应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他国优势,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产与物流配送中的浪费,提升碳效率。
低碳发展是传统纺织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需要构建全新的低碳体系。全球各国间和国家内的社会经济关系,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产业关系,从自然到生产生活的碳循环体系。低碳经济还需要低碳机制,包括碳汇与碳补偿、碳交易、碳标识、碳成本的内部化,碳消耗、碳消费的市场化等减排激励约束。顾庆良告诉记者,低碳纺织任重道远。
来源: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