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层同心圆:这是一种将导电成分夹在中间层的复合纤维。非导电成分和导电成分在80:20~60:40之间。非导电成分过大,导电性下降;过小,纺丝性变差。这种夹层结构使导电成分既接近表面附近又包覆在中间,所以白度增加且耐洗涤和摩擦,导电效果好又兼具耐久性。
3) 并列型:这是将纤维分成两层、三层或更多层并列,使导电成分贯穿纤维横截面并在两端露出,所以电荷能导通到纤维的另一面,使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导电效果增加。此种纤维的导电部分不易超过30%,以免使纤维的导电耐久性、耐摩擦性和耐洗涤性下降,可以通过增加并列的层数提高导电性。
4) 芯鞘型:这类纤维分为两类:一是以导电成分为芯,非导电聚合物为鞘,一般的比例为50:50,这种纤维白度好,耐洗涤,耐摩擦、耐久性好,但导电效果较差。二是以导电成分为鞘,非导电聚合物为芯,这种纤维导电效果佳,但导电成分裸露在外,使纤维的颜色、洗涤性、摩擦性受到影响。
5) 海岛型:纤维的“海”为非导电聚合体,“岛”为导电成分,“岛”的直径小于0.5μm,“岛”的直径越小,开始电晕放电的电压越低,残留的带电荷的量越少,可以避免因静电引起的爆炸及火灾。在此成分中“岛”的成分要与“海”的成分互容,一般成分比在30:70或70:30之间。
4抗静电性能的比较
本文以后整理型、纤维化学改性型、导电纤维混纺型、导电纤维嵌入型4种抗静电织物为样本,按GB/T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的试验方法测定其未经洗涤、洗涤10次、洗涤20次的电荷面密度(电荷面密度即样品每单位面积上所带的电量)。洗涤试验选择GB/T8629–2001中的7A程序洗涤,平铺晾干,将洗涤后的样品在50℃下预烘4 h,在温度(20±2)℃,相对湿度(35±5)%条件下达到调湿平衡,不得沾污样品。测试数据见表1。
电荷面密度越小,抗静电性能越好。该标准要求:非耐久型抗静电织物,洗前电荷面密度不超过7.0 μC/m2;耐久型抗静电织物,洗前、洗后电荷面密度均应不超过7.0 μC/m2。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选的样品都符合标准的电荷面密度要求。未经洗涤各种类型织物抗静电性能相当;洗涤多次后,后整理型和化学改性型抗静电性能明显降低,而导电纤维混纺型和嵌入型的抗静电性能较好。
5结论
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
(1)抗静电织物的品种较多,各具特点。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优点,才能做到物尽其用。
(2)根据最终产品的防静电性能的要求,可选择较为合理的导电纤维,以达到既符合抗静电性能又节约成本的目的。
来源:高志峰 武镜 王继昌 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