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可见,该污泥堆肥中的重金属Cu主要是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Ni主要以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Zn主要以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Cd的离子交换态含量较高,达47. 6%,这部分Cd与土壤胶体是以吸附方式结合的。较高含量的以离子交换态形态存在的Cd对环境有潜在的影响。
2.2 栽培后根际与非根际环境中重金属形态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栽培后根际与非根际环境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如下。
(1) Pb在根际和非根际都是以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没有检测到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其中栽培后根际的Pb离子交换态大于非根际,说明黑麦草可以使Pb活化易于吸收。
(2) Cu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于根际和非根际污泥中,其中残渣态是主要的存在状态,非根际占Cu总量的70. 6%,根际占Cu总量的65. 8%;离子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都没有检测到,说明黑麦草在生长过程中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将有效态的Cu转化成了稳定态。
(3)根际Ni的离子交换态含量是栽培前的2. 53倍,说明黑麦草根系活化了根际印染污泥中的N,i使污泥中的Ni由紧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向松结合态(离子交换态)转移,而且Ni的转移速度可能大于植物的吸收速度。残渣态的含量减少了84. 4%,因此黑麦草对印染污泥中的Ni有很好的吸收能力。
(4) Zn的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增加的趋势,可见Zn的移动性比Cu强,在根际作用下的活化程度较高。说明Zn易于迁移,生物有效性强,呈现易于被植物吸收的状态。
(5)与Pb、Cu、Ni、Zn相比,Cd在根际和非根际的各形态之间没有很大的区别,相应形态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根际Cd的离子交换态含量高达10. 8 mg/kg,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也较高(6. 0mg/kg),碳酸盐结合态的含量很小,只有0. 1mg/kg,说明根际作用不利于碳酸盐的形态存在,使得Cd向其他形态转变。
2.3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形态之间的关系
生物有效性指植物吸收的有效态重金属占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比例。通常用生物有效性来量化表征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能力[14-15]。
式中,A植物、A土壤分别为植物和土壤中重金属A的总量(mg/kg)。
重金属多有变价和较高的化学活性,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常有不同的价态、化合态和结合态,而且形态不同,其稳定性和毒性也不同。重金属进入土壤后起主要作用的是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金属指通过静电力吸附在土壤表面上的金属,它可最先进入溶液,也最易被植物吸收。碳酸盐结合态的金属可以缓冲交换态的金属,是植物潜在的金属库[16]。这两种形态统称为重金属的有效态,是影响作物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