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易拔分散染料染地色→印花(拔白浆或着色拔染浆) →烘干→汽蒸固着(130℃,30分钟或170~180℃,7~10分钟)→冷水淋洗→热水洗(或还原清洗) →冷水洗→烘干
注意事项:
①易拔分散染料应选择可拔性和色牢度良好的偶氮分散染料,并选择合适的染色工艺。
耐拔的分散染料必须具备不被拔染剂分解,而且在拔染色浆中稳定性良好,汽蒸时容易发色,色牢度好等性能。
②由于氯化亚锡在汽蒸时会产生大量氯化氢气体,对设备腐蚀性大因此目前均采用相对稳定的氯化亚锡和金属氧化物复配的变性锡盐作为拔染剂。
③在高温常压汽蒸时,由于蒸汽中的水分非常少,加入吸湿剂有助于色浆中的染料发色和地色拔染,常用的有丙三醇、硫代乙醇等。但用量应加以控制,否则易产生渗化现象。
④使用氯化亚锡的变性锡盐,在高温常压汽蒸过程中,难免还有氯化氢气体产生,致使被拔部分涤纶泛黄和锡烧的现象产生,可加入尿素、醋酸钠等来吸收分解过程释出的游离酸。
⑤拔染色浆用的糊料必须与拔染剂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抱水性,以确保花纹轮廓清晰和优良的拔染效果。适用作还原剂拔染印花色浆的糊料有醚化植物胶、醚化淀粉等。
2)碱剂半拔染(防拔染)印花
分散染料扩散到涤纶纤维内部就不可能用碱剂来拔染,但有可能应用半拔染(防拔染)方法。涤纶织物用轧辊浸轧可拔分散染料,或全辊印可拔分散染料,低温烘干使染料保持在织物的表面。
织物印上拔白浆,在烘干及后处理工序中染料发生破坏。最安全的方法是低温(102℃)汽蒸处理使印花部分的地色破坏,而其他部分的地色染料不发生固着,再经高温处理使地色和着色染料固着。
可拔分散染料包括那些含酯基的能被碱水解成可溶性的分散染料。这类染料不需要还原剂,无氯化亚锡对设备腐蚀和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等问题,拔染的重现性很好。但目前碱可拔的分散染料的品种还不能满足所有色谱的拔染印花要求,因此还需用还原剂拔染工艺。
防拔染印花浆配制:
印花浆处方:
防拔染浆印花处方:
, ; 拔白 着色防拔染
着色染料(耐碱分散染料) — x
温水 适量 适量
润湿剂(或助拔剂) 150~240g 150~240g
碳酸钠 50~80g 50~80g
增白剂 10~15g —
印花糊料 500~600g 500~600g
1kg 1kg
罩印色浆处方(地色)
不耐碱分散染料 x
温水 适量
间硝基苯磺酸钠 15g
柠檬酸(或酒石酸) 2~3g
海藻酸钠(或醚化植物胶) 500~600g
1kg
地色浸轧液处方
不耐碱分散染料 x
温水 适量
柠檬酸 1~2g
促染剂 20~30g
海藻酸钠 1~2g
水 y
1L
操作基本与直接印花相同。
工艺流程:
印(全辊)地色色浆(或地色浸轧)→烘干→印花(拔白、色拔浆) →常压高温汽蒸(170~180℃,7~8分钟) →冷水洗→热水洗(或还原清洗) →热水洗→烘干
或:印花(拔白、色拔浆) →烘干→罩印地色色浆→常压高温汽蒸(170~180℃,7~8分钟) →冷水洗→热水洗(或还原清洗) →热水洗→烘干
注意事项:
①适用于碱剂防拔染法的地色分散染料分子结构上应含有1~3个酯基,在高温下酯基被水解成为可溶性物质,由于这些染料对碱的敏感程度不一,因此必须试验清楚碱剂和碱剂用量与染色深度的匹配性,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拔染效果。作为着色防拔染的分散染料,应对碱剂稳定性优良,不会因碱剂的存在而发生色泽变浅和色相变化。
②碱剂防拔染印花法可用的碱剂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等。碳酸氢钠的碱性较弱,防拔白的白度较差。碳酸钾、氢氧化钠的防拔白的白度好,但吸湿性较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渗化,造成花纹轮廓不清。因此目前常采用碳酸钠作为防拔染印花的碱剂,其防拔白的效果和花纹轮廓清晰度均较好。
③润湿剂的作用在于汽蒸时吸湿,促使分散染料的酯基充分水解,以提高防拔染的效果。常用的润湿剂有丙三醇和聚乙二醇等。为了更有效提高碱防拔染的效果,生产商开发了新型助拔剂可供选择,如Zetex PN-AD(德国巴斯夫)是乙氧基和多元醇的混合物,用于涤纶碱性防拔染印花,能改善白度和色防拔效果以及花纹轮廓的清晰度。
④用于碱防拔染的糊料应为耐碱性能较好的品种,一般为醚化淀粉、醚化植物胶、羧甲基纤维素等。这些糊料根据印花方法的不同,可选择不同比例的拼混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印制效果。
染料制造商常将其产品按可拔性范围分为l~5级,为染料选择提供了方便。5级或4~5级范围内的染料适用于拔白,4级染料适合于着色拔染。如着色染料颜色很深时,甚至可用3~4级染料。那些可拔性仅为1级的染料,实际上是不可拔的,因此在色拔工艺中可用作着色染料。但都要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一次试验,建立可行的拔染印花工艺适用染料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