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影响印花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工艺、制网水平,印花机、蒸化机的性能和操作水平,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等。随着棉织物朝着高支高密、特殊规格等高档产品方面发展,如何保持稳定的印花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1 工艺制订 印花工艺的制订,以保证车间实际生产顺利进行为准则。对于来样花稿,要预见到实际生产时可能会出现的印制疵病,诸如对花不准、色差、传色、拖浆、露底和效果不符等,在制订制网工艺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以避免;而工艺、配方的正确选择,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1.1 合理制订制网工艺 详细制订分色制版操作规则,运用电脑分色制版,按照工艺要求,针对花稿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描稿处理技巧。直接印花的圆网排列,一般采用颜色由深到浅、面积由小到大的顺序。对于特殊花型,如深色满底、细茎碎花,可选择防印工艺。即将细茎、碎花按深色处理,底色网排在后面,制订分色描样工艺时,合理安排分线、借线、并线方式,以及它们的收放尺度。 根据不同花样和面料品种特点,合理选择网目,灵活运用分网、加网措施。实践证明,涂料防印活性工艺,通过合理协调排网顺序,可有效防止产生第三色,减少拖色、对花不准,避免传色等印疵,以保证印花产品质量。 1.2 优选处方 随着染化料产品品质的提高,绝大多数印花产品所要求的颜色、色光、内在质量,都可在工厂选定。对于大批量的订单,批与批之问颜色的重现性、色光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完成订单整体质量水平的关键。工艺处方中选用的染料,其配伍性应良好,即具有相近的亲和力、扩散速率和反应性。对于几个比较敏感、颜色深浅和色光容易产生偏离的色相。如卡其色、棕色、绿色和藏青色等,可以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优选处方,并对选定的拼色染料,有针对性地相对固定使用。 以偏红光的深藏青色为例。若按传统配色理论拼色,应以蓝色为主色,红光的引入可选择蓝光红或青莲色为辅色,而不宜选用大红色为辅色。 常用处方 /g·L -1 黑 K-BR 18 蓝 K-GRS 3.5 紫 K-3R 6 但实际生产中发现,该处方往往会有色光偏离的情况出现。 优选后处方 /g-L 藏青 PNG 18 红 P-8B 6 黄 PN-GR 1.8 虽然处方中引入了补色,但由于染料配伍性好,减轻了色光偏红、偏蓝的可能性,在实际生产时表现出优良的色光稳定性。一个8万米的藏青色满地印花绒布订单,正品率达98.5%。 1.3 染料的选择 精选染料,选择合适的处方,不仅是解决印花大订单色光稳定性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于深色印花产品,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和沾色牢度等,是考核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皂洗时充分、快速地去除未固着染料非常重要,要求染料具有很好的洗净性。若印制深大红色花样时,使用常规染料品种大红,如K-2BP,从颜色鲜艳度、得色量和色光稳定性来看,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但皂洗时,容易沾污白底,即使水洗、皂洗两遍,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种现象在绒布类品种上表现得尤为严重,很容易造成批量疵布。DyStar公司的PX-4B红,具有较高的深色提升力和固色率,表现为水洗牢度指标突出,可以有效避免白布沾色情况的发生。 产品采用涂料/活性工艺进行印花加工时,涂料本身的耐干洗性能和粘合剂质量决定着成品质量。经筛选,DyStar公司印漂牢系列中,黄KGL、红KB、红K-3BL、蓝KB、蓝KBG、紫KB、绿K—G、黑FBB01,可以满足耐干洗要求,粘合剂可选用BASF公司的UDT。 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订合理的制网工艺,是保证依次印制出符合原样效果印花产品的前提。若准确操作,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诸如对花不准、传色、露底和拖色等常见印疵。 印花机的性能和日常维护保养.也是产品质量的必要保障。选用Stork公司的PEGASUS印花机,配备BPMS定位测量系统,相邻两网之间的对花精度可达0.06 mm。 当订单数量在每个色位几万米至十几万米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是合格的半制品质量。投坯前,要做好来坯的品质检验工作。不同坯布厂家的相同织物品种,要区分开,不可混投。前处理要保证烧毛光洁度4~5级以上,退浆率90%以上,毛效8~10 cm/30 min,煮练匀而透,丝光钡值140以上,布面pH值7~8。交付给印花使用的半制品纬斜需控制在3% 以内,条格类花型必须印前整纬。 印花机初开车打样,花型效果及色光应与原样相符,才能正常开机。正常开机后,认真做好机台的工艺参数记录,包括刮刀型号、刮印压力、排网顺序、车速,以及色浆粘度、耗浆量等。 活性色浆的糊料,以拼,昆合成增稠剂的半乳化海藻糊最为适宜,它流变性、透网性好,不起白条,印制的布面均匀度好,得色量高。 涂料色浆中粘合剂和增稠剂的选择非常关键。粘合剂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织物手感、色牢度,也影响织物的耐干洗牢度。增稠剂需耐酸、耐电解质,以保证涂料防印浆乳化体系稳定。稳定性差的涂料色浆,不但影响织物的各项牢度,还影响防印效果,造成花型轮廓不清晰,并极易堵网,使印花机无法顺利开机。 色浆粘度的控制非常重要,需用粘度计准确测量。活性色浆粘度应保持在3O~40 dPa·s。工艺中途补浆时,要刮对比样,保证补浆与正常用浆色光和粘度一致。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印花自动调浆系统,称料准确,生产分配系统称量精度为2 g,小样分配系统称量精度为0.05~0.1 g,可消除因人工称料造成的称量误差,保持色光稳定性。 为保持大订单的品质一致性,生产时每箱布至少取两次匹条,及时打样,并与原样核对。打样匹条按箱号、序号记录,并妥善保管,归档备查。打样核对色光,应以加软后色光样为准,而不是水洗样。这样可以校正加软所造成的色光轻微偏离。 另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是印花后的蒸化。应采用饱和蒸汽,温度100~120℃,蒸化时间7~8 min。印花机落布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织物进入蒸箱后,过多吸收蒸汽中水分,使温度下降,影响织物正常固色,容易造成色差。可以在印花机落布处加装冷水滚筒,以冷却织物,并增加蒸化前织物透风冷却环节,以保持织物较高的含湿量。 采用涂料/活性印花工艺,蒸化后还要进行焙烘,以保证涂料色牢度和防印效果,水皂洗时采用高效水洗,皂洗温度需达到工艺要求。 总之,在印花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工艺、操作和管理制度,使生产处于可控状态,是取得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来源:世界印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