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O 前言
亚麻棉织物可分为交织和混纺两大类产品,前者加工工艺较简单,因为交织产品通常经纱为棉纤维,纬纱为漂白的亚麻纱;而后者混纺比例一般为麻55/棉45,亚麻经脱胶后与棉混合而纺纱织布,此种织物麻皮较多,果胶含量大,印染前处理任务重,尤其是漂白布,麻皮难以去除,未除尽的麻皮呈灰黑色,在漂白布上格外明显。
笔者针对工厂设备特点,对亚麻棉漂白布进行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的优化筛选工作,摸索出亚麻棉漂白布二次退煮漂联合工艺,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现将该生产工艺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l 设备
前处理设备烧毛机、不锈钢浸轧机、平幅汽蒸连续退煮漂联合机、丝光机
第一单元水洗槽(1、2)和汽蒸箱
第二单元水洗槽(3、4),工作槽(5)和汽蒸箱
第三单元水洗槽(6~12)和J型堆布箱
第四单元水洗槽(13~15),J型箱,水洗槽(16~19)及烘干设备
其中,2、5、12、15均含均匀轧车;汽蒸箱为导辊式平幅蒸箱;12、15后有J形箱;其它均为水洗槽;机尾20为滚筒式烘燥装置。
2 工艺流程
2.1传统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退浆→煮练→氯漂(酸性)→氧漂→氯漂(酸性)→丝光→复漂
2.2存在的问题
(1)此工艺路线过长,需经多次复漂,反复上练漂机。
(2)麻皮去除不尽,需经两道复漂,除不尽的麻皮在漂白布半制品上呈灰黑色,影响织物外观。
(3)两次酸性氯漂释放出大量氯气,劳动保护及环境污染难以控制。
(4)多次复漂,虽然白度达到要求,麻皮也去除干净,但会造成强力损失。由于张力大,丝光机上难以通过,且有破洞出现。
2.3新工艺
28/54 212.6/220.4亚麻棉(55/45)织物
新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退浆→(碱性)氯漂→丝光→烧毛→草酸冷轧堆→氧漂→氯漂
2.3.1 退浆
3、4号两水槽热水洗→5号工作槽(80℃以上)(液位近满)→6号槽热水洗→7~9号槽85℃以上热水洗→lO号槽温水洗→11号槽冷水洗
工作液处方/g·L-1
烧碱 70~80
硫化钠 10
磷酸钠 10
渗透剂JFC 1
汽蒸温度/℃ 102~105
汽蒸时问/min 90
2.3.2(碱)氯漂
12号工作液(冷)→在J形箱中堆置45 min,13~14号水槽冷水洗→15号工作槽脱氯,在15号J形箱中堆置20~25min,然后全部80℃以上热水洗。
工作液配方
有效氯/g·L-1 10~1 1
pH值 9~9.5
脱氯配方/g·L-1
工作液(冷)
双氧水 4~4.5
GT-101稳定剂 l
2.3.3 丝光
烧碱150~160 g/L;下机门幅106.7~109.2 cm(42~43英寸)
2.3.4烧毛
二正二反,车速60 m/min湿落布
2.3.5草酸冷轧堆
在不锈钢浸轧机上浸轧工作液,温度50~60℃,在大卷装机上打卷堆置3~4 h高位槽
草酸/g·L-1 25~30
渗透剂JFC/g·L-1 5
底槽加草酸5 kg
2.3.6氧漂(第二次上平漂机)
3号槽冷水洗→4号工作槽(冷)加纯碱2 g/L,控制pH值7~9→6号工作槽工作液(冷)
双氧水/g·L-1 4~4.5
GT一101稳定剂/g·L-1 2
汽蒸温度/℃ 102~105
汽蒸时间/min 40
pH值 10~11
6号热水洗→7~9号水槽85℃以上热水洗
2.3.7 氯漂
10、11号两水槽冷水洗→12号工作槽工作液(冷,有效氯6~7 g/L,pH值9~9.5,堆置40 min)
2.3.8 15号槽脱氯
工作液(冷)
H202/g·L-1 5~5.5
GT一101稳定剂/g·L-1 1
堆40min左右
16—19号全部热水洗
3 小结
3.1新工艺针对现有设备特点,缩短了工艺流程。
3.2对于混纺比为55/45亚麻棉漂白布,重在白度及去除麻皮,故应轻煮重漂,采用退煮同浴,在传统工艺NaOH 30~40g/L的基础上将其提高到70~80 g/L,同时省去煮练工序。虽然增加了NaOH的用量,但减少了汽蒸环节,总的消耗还是降低了。
3.3在退煮液中加入10 g/L的硫化钠,其水解后生成NaHS和NaOH,其中NaHS能与麻皮中的木质素作用,生成能溶于碱的硫化木质素,加Na3PO4使其与溶液中的钙、镁、铁等重金属离子螯合,以利于分散煮练中溶解的胶质,防止再沾污纤维。
3.4在氯漂中减少了一次酸性氯漂,以减轻酸性氯漂污染的严重性及操作的难度。
3.5先丝光,可避免因半制品强力下降而造成破边或断布。
3.6采用适合亚麻棉的气体烧毛机,使麻皮充分暴露,经烧毛进一步碳化,有利于去除麻皮。
3.7加草酸轧堆工序,以防止铁、铜等重金属离子对织物造成局部脆损或破洞,还可提高织物的白度及手感。该工艺安排在烧毛后,可利用轧卷机堆置3~4 h,对长机生产毫无干扰。
3.8 H2O2脱氯可解决次氯酸钠漂白产生的泛黄现象,此工艺生产的漂白布白度纯正,产品质量高。
3.9在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操作中的温度、浓度、时间、pH值、化料操作、水洗流量以及车速控制等管理措施人手,注意水洗效果,确保工艺操作的一致性和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敖利民,郁崇文.麻类织物刺痒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减轻、消除措施研究[J].中国纺织经济,2004,1.
[2] 徐云元,姚娅茜.亚麻棉混纺高支纱的工艺探讨[J].中国纺织经济,2004,1.
[3] 田俊莹,孔伟,顾振亚.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纺纱性能测试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1,29(4):21—22.
来源: 印染在线 作者:丁文才1,张冀鄂2 (1.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00;2.湖北沙市印染厂,湖北沙市43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