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采用自动络筒机实现“三无一精”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棉纺织企业为了扩大无结纱生产,积极采用自动络筒机逐步取代普通络筒机,20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项举措是有效的。
首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工大幅度降低。以万锭配台为例,采用普通络筒机需5台,每台4名挡车工,三班需要挡车工60名,而采用自动络筒机后,万锭配台可降为3台,每台设备只需1名挡车工,万锭用工为9~10人,节约用工50人/万锭以上,对缓解目前纺织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第二是纱线质量显著提高,档次提升。自动络筒机采用恒张力退绕与卷绕,使络纱过程大、中、小纱卷张力均匀,提高了后道加工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空气捻接或机械捻接装置,使接头处纱线条干均匀、强力高,对提高织物质量十分有利;配有电子清纱装置,有的电清还具有清除异纤功能,可有效切除管纱上的有害疵点及异纤,对提高纱线及最后成品质量起到把关作用。
第三是实现筒子定长落纱,节约后续工序用纱。自动络筒机可正确控制每个筒子的定长落纱,筒与筒间的长度差异很少,为后道加工中集体换筒创造了条件,减少了筒脚纱的浪费,节约用纱量,降低原料成本。
提高自动络筒机的生产效率
自动络筒机的运转效率能客观反映管纱质量好坏、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水平是否正确、设备维护工作是否到位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在自动络筒机的使用中,先进与落后企业生产效率能相差20%左右。因此,科学使用自动络筒机,要求自动络筒机生产效率应达到85%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许多企业实践经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提高管纱质量,增加管纱容量。管纱纱疵少、成形好,在自动络筒机退绕时就可减少脱圈,降低断头,提高运转率。同时在细纱一定锭速下适当增加管纱容量,减少络筒时的接头打结次数,也是提高设备运转效率的一项措施。
合理设置与优化清纱曲线,达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最大化。试验证实,万米剪切数在6~7次,单锭运转率可达到85%~86.5%,万米剪切数增加到7.5~8次,单锭运转率就要下降2.0%左右。因此,对电子清纱工艺参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有害纱疵或异纤被检测清除;二是很少或没有无害纱疵或异纤被误切清除;三是由于清纱所造成的效率降低要保持最小。此外,在使用清除异纤功能电子清纱器时,必须在开清棉工序中安装异纤检测装置,检出大部分异纤,以减少自动络筒机上剪切异纤次数。对含异纤多的原棉,光依靠电清把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要做好络筒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调节。自动络筒机由于采用空气捻接与电子清纱技术,对车间温湿度比用普通络筒机要求严格,如车间相对湿度过低,纱线通道发涩,抱合力下降,不但会增加毛羽,还会产生突发性纱疵。因此络筒工序要保持一定的换气次数与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温度控制在22℃~30℃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2%~72%范围内。
自动络筒机的速度及产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毛羽。因此必须通过试验,在做好纱线通道关键附件维护保养工作,同时把毛羽控制在最低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络纱速度,发挥自动络筒机的最大生产效率。
用好捻接器提高接头质量
自动络筒机把纱线接头从普通络筒机的机械打结改为捻接,这是一项重大进步。目前采用的捻接技术有空气捻接器和机械捻接器两种。但多数均采用空气捻接器,它已是自动络筒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捻接器是提高接头质量的关键,为保证纱线的后道加工能顺利进行,对接头质量要求是:捻接处纱的直径要控制在原纱直径的1~2倍,强度要达到原纱强力的90%左右,捻接一次成功率要达到90%以上。
来源: 中华印花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