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市场分析→详细内容
【字体: 】      
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趋势什么样?
集萃印花网  2023-10-28

为加强不同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医工交叉及成果转化,为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10月19日,中国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产业大会暨2023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在青岛召开。

本次会议以“创新医用材料、织造健康未来”为主题,以1个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的形式召开,会议邀请了5位中外院士、8位海外学者,以及来自国内高校、医疗机构、标准化组织、医疗器械企业、纺织企业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报告,内容涵盖科技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临床应用、标准质量、评价监管等议题。

会议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东华大学、青岛大学主办,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泰州市榕兴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佛山市南海康得福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支持。

W020231023489167622609.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致辞表示,医疗健康产业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公共安全,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医疗健康用纺织品提升行动,重点聚焦推动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等医疗用纺织品,以及康复用、智能健康用纺织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本次会议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必将对纺织新材料创新发展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曹学军就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加强融合创新,推进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医疗健康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质量。三是坚持开放合作,增强服务多元化应用市场能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致辞表示,中国在卫生用品、医用防护类产品和医用敷料用品方面具有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50%。在植入性医用纺织材料、高端医用敷料和体外循环膜材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并且部分实现了临床应用。李陵申介绍,今年8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提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医疗健康等领域作为纺织行业战略科技力量突破的重要方向,加强总体谋划布局,推动重点科技项目跨领域协同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形成战略性技术及产品规模化供给能力。对于医疗健康用纺织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李陵申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第二、坚持开放包容的融合发展之路。第三、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第四、培育行业优质企业。

W020231023489167927590.png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教授Martin W. KING回顾了纺织品医疗应用会议的举办历程,从第一届在英国举办的纺织材料大会,到今天的中国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大会,会议的举办初衷始终围绕医疗健康产品的创新研发及应用,不断突破学术研究边界,搭建起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平台。今天的会议聚焦医疗与健康用纺织材料科技前沿成果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必将推动产业的发展,带领大家奔向更健康的未来。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作《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战略》主题报告。针对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围绕“历史与机遇”“策略与实践”和“发展与挑战”三部分进行讲述。重点以“预防与防护”“治疗与替代”和“诊断与康复”为三大典型案例,系统性地总结了东华大学的战略布局、研究工作及显著成果。在未来智能化升级转型的道路上,东华大学将持续 探索“政产学研医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并在跨学科、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带领下,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形成,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W020231023489168061638.png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hna作《医用纺织品的转型: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作用》主题报告。他表示,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医疗健康用纺织品领域,可以改善伤口护理、实现远程病人监护等。纳米技术不断深入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比如纳米技术增强生物材料用于骨关节炎症治疗,基于压力传导原理的电子皮肤传感器也应用了纳米技术。生物材料从惰性进化到智能,不仅能感知和适应环境,还能对所呈现的线索做出反映。而AI技术可以更好的对病症进行预测,实现精准治疗。这些技术将加强医疗服务效果,并彻底改变我们的医疗方式。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作《生物医用纤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主题报告。针对目前快速发展的新型生物医用纤维材料及其相关加工技术,围绕我国可降解与不可降解生物纤维材料的发展进行研究,系统总结了生物医用纤维种类,先进的纤维加工手段,生物医用纤维物理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和纤维应用领域,预测未来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和重点关注领域。徐卫林还强调,未来行业应加强“产学研”结合。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