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2020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7305号 客户服务
【集萃网观察】
神经电极在获取神经电信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利于健康监测和医学诊断。根据植入方式的不同,神经电极可分为神经内电极和神经外电极。由于神经内电极存在损伤轴突和血管的可能性,因此无创的神经外电极是首选。与神经内电极相比,附着在神经上的神经外电极在减少神经损伤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神经外电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电极-神经界面在神经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受碳纳米管优良机械特性的启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可伸缩、生物相容的碳烯体外电极。该电极将刚性的二维石墨烯纳米片集成在软碳纳米管(CNT)纤维上,其中硬质纳米片和软质纳米管以sp2纳米碳为主。由于碳纳米管纤维柔性和坚固的特性,杂化碳电极可以方便地定制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其机械模量范围很宽(0.5~600 kPa),这于神经的机械匹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杂化碳烯纤维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极高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金属电极相比,碳烯电极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峰-峰值的动作电位比商品铂电极要高310%。综上所述,此研究提出了一种组装可裁剪、生物相容性好的碳电极的新策略,为下一代神经电极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相关工作以题为“Modulus-Tailorable, Stretchable, and Biocompatible Carbonene Fiber for Adaptive Neural Electrode”的研究论文,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杂化碳烯纤维的设计和制备 研究采用模板诱导法,先将软碳纳米管纤维粘在模板上。然后,通过无催化剂的热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CNT衬底上生长刚性石墨烯纳米片(highly disordered graphene nanosheets,HDGNs),最终将其从模板中拿出后仍保持预定的复杂形状。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通过改变模板的形状可以方便地定制杂化碳纤维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