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本身就是一个展示自己产品和企业形象的机会。但是俗话说的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同样的产品,怎么包装怎么展示,学问可大了去。在一个动辄几千展商的展会现场,给客商留下第一印象的往往就是展位的搭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展位搭建的好坏就决定了客户对您企业和产品的观感。
根据长期从事会展服务业的经验和观察,笔者发现尽管中外展位使用的材质和搭建的方式大体相同,但是他们给人的印象仍然有较大差别。欧美展位给人的感觉比较大气、专业,展商以及展品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又不会产生距离感;而国内展位比较局促、简陋,自身特色不突出,对客商的吸引力不明显。当然,这一说法并不是绝对的,随着我国企业参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展商都因为良好的展位形象和较高的产品规格给国际买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企业在参展时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展位的个性化。
国外展商通常会申请18、27平米甚至更大面积的展位;多采用特装,讲究空间延伸,跃层式、开放式的展位十分普遍;垂直方向的阻隔比较少,因此视觉空间大了许多;而中国展商申请的基本都是3*3平米的标准展位,不采用特装;纵向和横向的视觉阻隔较多,看上去比较狭小。
在展具的应用方面,国外展商特别注重声、光、电的配套使用,灯光、视觉、声效一个都不能少,因此展位显得精致、上品;而中国展商一般只满足于组委会或者展览公司提供的灯具等基本展具,尽管近来租用电视机、VCD等展具的展商有所增加,但是总体显得比较昏暗、粗糙,容易给客商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国外展商的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 简称CI)做得比较到位,其实就展会而言,说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可能更确切一些;简单地说,就是在展位搭建、使用物品以及宣传资料等带有自身标志意义的地方使用一种统一的、能够突出自身形象的图案及色彩设计,例如带有金色M标记的物品通常容易使人联想到麦当劳。
国外展商从展位到宣传品,甚至小饰品都带有统一的图案和色调,因此很容易在几千家同类展商中脱颖而出,给过往客商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观中国展商,展位暂且不说,单就印刷品、纪念品而言,花花绿绿的一堆,单独看挺好;而一旦和其他展商的宣传资料放在一起,就容易混淆。
以上这些区别主要还是中外展商不同的参展心态造成的:国外展商往往把参展看作是一次营销机会,等于花钱为自己做一次广告,因此尽量抓住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特性,突出自己与同类的区别;而国内展商参展主要还是为了拿订单,因此“只要产品卖的出去,管有多少人知道我是谁呢”!其实这样的心态是极其有害的。怀着这样的心态参加展会,得到的永远只是一次参展的成果;而如果抱着宣传企业、强调特色的理念去参加展会,那么无形的效应将会扩大很多。因此,仅仅盯住眼前利益,即便一时获得成功,也无法促成长远的发展!
二. 展位的人性化。
如果说展位的个性化更多的是从展商自身出发,那么人性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客商的用心良苦。
假设您是一名客商,一天甚至半天需要参观几百家展位,那么分摊到每个展位上的时间只能是短短的四、五分钟;您当然希望每走过一家展位,就能够大致了解它的基本情况和产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展商能够将产品特性浓缩到一两句话或者几个样品中去。参展不是卖商品,而是摸市场、找买家;展品不在于多而全,而是在于精且专。笔者曾经历过不少展会,发现效果很好的展商大多只带最符合市场需求,最能反映企业特色和研发能力的产品参展;而那些展品多得挂满墙面的展位尽管很热闹,但效果不一定很好。
国外展商展品摆设的水平比较高。首先,展位布置非常简洁、美观;其次,展品摆放通常会选择最佳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客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受到吸引,并且很快就了解展商和产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展商的生产、研发能力。
同时空间比较宽裕的展位通常会用屏风或者简易拉门在里侧等不显眼的位置隔开一小块空间。经观察,笔者发现这个空间是供展商与客商详细交流用的。这些展位一般在外侧或者靠近走廊的一侧设置一个装修精美的服务台,先由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的客商进行一个初步划分。意向不大的客商在听取简单介绍以及获取资料之后就可以离开,而意向较大的客商则可以到隔室与专人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避免客商扎堆的现象,极好地分流不同的客户群体,从而为客商以及自己节省宝贵的参展时间。这样做有几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展品应当尽量摆放在远离隔室的展位外侧,这样里面的人才不会受到时不时的干扰;而且外面的接待人员必须对客商留下的名片做好归类记录的工作,防止重要客商的信息出现遗漏。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