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首页 免注册发布 求购你求求职展会新闻企业信息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印花百科商务百科→详细内容
【字体: 】      
协同商务
集萃印花网  2009-4-3

    一、协同商务的由来与内涵 协同商务(Collabortive commerce ,以下简称cc),它被誉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系统,其基本思想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在1999年提出的,Gartner 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 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他主要是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的的信息进行共享,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本省的活力能力。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 就协同商务概念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客户、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一系列链接。 “协同”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协同,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如库存、生产、销售、财务间的协同,这些都需要一些工具来进行协调和统一;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内外资源的协同,也即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如客户的需求、供应、生产、采购、交易间的协同。 ――协同商务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协同商务的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型主要来源与20世纪未的“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理论主要是指,将企业的各个商务处理过程进行电子化,用信息技术来搭建一个全新的企业组织,这个组织不但将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实现一个跨企业的合作,实现一个动态的企业运行模式。而跨企业的运营模式也迅速的在全球蔓延,随着这个观点不断推进,协同商务也就出现,具体来说可以说主要有二大方面的背景: 协同商务的产生

  (一)、社会背景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客户需求变换不定的信息时代,企业不仅需要依靠降低产品的成本和提高响应速度以确保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更需要不断地获取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和深化协同工作以获取成功。协同生产、协同设计、协同办公、协同政务……“协同”的概念的产生及其基于此思想设计的系统的应用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电子商务环境下,单一组织难以具备满足顾客的所有条件,分工、能力核心化和协作是必由之路。企业不仅需要内部跨部门的协调,还要解决好价值链中和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协同的工作环境。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从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到扁平化的管理,更加强调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的整合,加深了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的膨胀 大多数企业所处理的信息量正在迅速膨胀,平均每12-18个月就会扩展一倍,这种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的确使得很多人员感到无所适从。现在无论您走到那里,信息都会进入您的大脑,面对如此众多的资讯与信息,企业急需要一个工具来进行处理与整理。

  2、 信息孤岛 对企业信息化的历程来说,一开始是专注于生产制造管理的MRP,后来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非生产性资源的管理,从而形成ERP。ERP专注的是单个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它难以突破企业的组织边界,使得企业之间无法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业务上的协作而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 20年代未的这段时间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服务于企业或政府部门,分别用于解决企业或政府的某些业务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之间大多不能相互通信,横亘于应用之间的是众多不同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定义又如此不同,正如不同国家的人说不同的语言。这些异构问题是大家常说的“信息孤岛”现象的根源。 大量的“信息孤岛”存在,阻碍了整个企业的信息流转,企业无法有效整合已有资源,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能力和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更无法面对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激烈国际竞争。

  3、信息的非机构化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结构化数据只占到企业全部信息与知识的10%左右,其他的90%都是数据库难以存取到的非结构化数据。而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往往一个备忘录、一封邮件等这些"死角"里会隐藏了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

  4、信息的非个性化 企业管理者、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信息的提供者和需求者,而他们所切入的角度和关注重点是不一样的,个性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内容(一般的知晓/智能化)、频率(例外/定期/持续)、结构(同类文件/各种来源的文件)、安全(加密/公开)、存取(个人/团队/公司)、集成(内部/集成/外部)等等。而现在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往往是"千人一面",只实现了"如果你肯找,最终反正能找到"的这样一种被动式、大众化的信息提供方式,而远远没有达到个性化的信息存取境界。 协同商务的演变 谈到协同商务的演变过程,就必须谈到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将企业的商务处理过程电子化,将企业原先无法在人工处理的流程通过电子化来实现,来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盈利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建立外部的网站,发布产品信息,用户实现网上的商品查询,但是还无法建立一些交易。后来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入了很多的与企业内部的交易的一些接口。一直发展到今天基于企业商务处理流程的,反映了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电子商务。 ――协同商务的主要内容 从现在的角度看,协同商务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分为四个方面:

  1、信息与知识的共享(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将员工或用户的信息与自身的职责、工作联系起来,与用户有关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关联的,例如,员工在公司创造的文档,而这些文档也是与这个员工的客户有关,与这个员工的所参与的项目的有关。因此,信息都是与员工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内部的信息都是个性化的,员工所需要的信息,员工可以得到的信息都是与他工作相关的。 另外一方面,信息不但包括协同商务本身的信息,他甚至包括了ERP以及其他系统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集成在协同商务中。 再次,内容管理也必须纳入到整个系统当中,作为一个协同商务系统,很重要一点是对自身产品的外部传播,例如在互连网上发布最新的企业的产品的信息,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动态的维护外部网站的信息。

  2、业务整合(business Interactions) 当企业内部或是跨企业的员工需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工作的同时,都是需要借助业务的整体,例如员工在完成一个产品市场设计的同时,需要借助市场部门、客户部门甚至外部广告公司的协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需要对企业整个资源的整合。 协同商务的整个处理过程也是企业内部业务的一个整合过程,客户根据网上的订单进行下订单,通过商务处理过程,实现客户的需求,客户也可以通过自助门户随时了解整体业务过程的处理情况。强化了客户联系的能力。

  3、建立合作的空间(business space)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企业的员工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表现的通俗一点,他需要一些知识专家对他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解答或咨询的时候,他就需要借助这样一个空间或社区来进行,例如在线的会议,在线额达培训课程等 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很作工作不单单是需要内部员工的协助完成,更需要外部的用户的参与,例如客户的参与,员工在完成客户需求的同时需要不断的与外部客户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协作社区的出现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部分,也是协同商务的作用的体现。

  4、商务的交易 协同商务必须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务交易流程,包括客户的订单管理以及合同管理、财务交易的管理等。这些交易结果可以与内部其他系统进行一个互动以及数据的更新。

  协同商务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模块的分布 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包括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多个部件, 通过整合,它们形成一个完全集成的基于WEB的方案。包括: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 1、企业信息门户Information Portal 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快速地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和 2、知识文档管理模块e-Document 在一个数据库中存储和管理各种信息和事务,e-Document是存储企业电子数据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共享的平台。 3、客户关系管理模块e-CRM 将客户集成到服务、销售、产品和财务等视角中来,真正获得对客户360度的观察。 4、资产产品管理模块e-Logistics 对产品、服务、价格、资产等信息进行管理,并且通过INTERNET以及INTRANT共享这些信息。 5、项目管理模块e-Project 管理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安排项目的计划、监督实施、监控项目的资金运转。 6、人力资源管理模块e-HRM 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职位构成以及各个员工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对用户在系统的中的角色权限和安全级别进行管理。 7、财务管理模块e-Financials 录入相关的数据,并形成各种报表,供管理层在线分析组织的经营状况和业绩表现。 8、工作流程管理模块e-Workflow 根据企业的组织和业务流程的不同,灵活的定制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实现企业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协同商务的作用 1、协同的信息管理 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各种软件已经在普遍的使用,信息化的内部要素(包括ERP、CRM、SCM、OA、网上门户、电子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已基本建成。但是,这些要素之间仍未被集成起来,每一个信息系统都是孤立的,这样就使企业的信息化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信息膨胀、信息孤岛、信息非结构化等。 协同商务系统突破现有软件将企业各数据封存在不同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上,而造成企业实际信息应用所面对的难题,它采用中央数据库管理企业信息,数据可以通过任何与其相关的应用更新或被提取。从应用层面上来看,协同商务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信息与信息之间无阻碍链接,用户可以从信息归结的友好界面入口,进行大范围和深度的信息提取,而完全无需在不同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之间切换。从管理层面上看,它基于企业资源网状管理体系的思想,从任何一个信息点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提取出所有与其相关的信息,所有的信息和应用都是多维的、立体化的,强相关联的。 2、协同的业务管理 实际工作中,企业任何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所影响到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只有让这些变化的因素在系统中实时地更新并体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协同化管理。例如销售部门的销售动作,涉及到的有客户的回馈或订单、采购部门的采购、财务部门的应收、应付帐款、人力资源部门对相应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层对企业整体运营的分析等。协同业务管理的目的就是需要所涉及到的相关点及时地对变化的因素做出反应。 协同商务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管理上的协同,从应用的层面看,它以部门之间、跨部门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工作流程带动知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企业内外的无障碍流动,并完成相关数据库的更新。对于系统本身,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看作是系统应用层面上的核心,其他所有的模块都围绕它工作,共同完成它所要求的相关应用。从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它基于资源协同的思想设计,实现的是“以点带面”和“协同运作”,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在系统中的相关点反应出来,并通过协同商务平台提供给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外部资源,从而使业务过程达到高效、协作的目的。 3、协同的资源交互 · 共享知识和信息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自己的知识库并实现知识的创建、组织、提取和采用等一系列过程。协同商务将企业现有的知识和信息集成在一起,并且通过信息门户,根据每个用户的要求定制出个性化的信息和应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的知识和应用。通过协同商务平台,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创建、积累和共享知识信息,而客户、供应商和外部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达到知识信息创建和共享的目的。 · 客户协同 通过协同商务实现的客户关系管理不是单方面的客户管理,而是让客户真正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通过协同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到客户的信息和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也可以通过系统,更新自己的相关信息,了解最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与企业相关部门一起共同完成购买、服务请求、项目实施等业务。 · 合作伙伴协同 通过协同商务建立的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是“协同”的关系。合作伙伴可以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反馈,更可以与企业共享知识,使企业能够获得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最优路线,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更高效的供应链水平和更低的供应链成本。 4、应用的个性化 通过协同商务的企业信息门户,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内部雇员的个性化应用。它向分布各处的用户提供商业信息,帮助用户管理、组织和查询与企业和部门相关的信息。内部和外部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支持信息。企业信息门户突破“信息海洋”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以友好、快捷的方式提供给访问者最感兴趣和最相关的信息。 5、商业智能: 协同商务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6、支持企业发展和业务流程调整: 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构成、工作流模式会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协同商务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自定义功能,以适应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调整的需要,而无需进行最底层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7、基于WEB的结构 协同系统基于WEB开发,采用最流行的B/S结构,客户端只需安装IE流览器就可以使用系统。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

  二、协同商务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球协同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功能、应用、服务…… 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激烈化,使企业逐渐走向双赢的合作。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在各个方面与竞争对手抗衡。从宏观上来看,竞争已不仅简单存在于企业之间,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在网络和协同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合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协同式的商务。因此企业不仅要考虑内部员工技能和部门资源的集成,还要考虑与其它企业的协作,实现流程的跨组织化,以便共同提高对顾客的响应速度。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间的协同环境,扩大企业的接触范围和接入渠道,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如何协调企业间众多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是企业变化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出了三个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主要是在单个企业内部应用;第二阶段E-Commerce电子交易成为主流;而现在,带有“协同商务”鲜明标签的后ERP时代就在众多企业应用者和ERP软件厂商的簇拥下来到了。 后ERP时代的界定一定要追溯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两个变革因素,企业环境变化和业务流程变化。这两个因素的强大影响力迫使原有封闭式企业的环境改变为以专业化分工、大规模生产企业为主流的环境;需要企业按照并行工程的概念去设计或调整工作流程,以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效率。ERP(企业资源计划)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变革中,越来越多地改变了原有的系统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变革来临 协同是灵魂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趋势,作出了三阶段划分:1995年以前,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ERP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内部的应用。ERP是面向交易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加速了财务统计等业务。但是由于受IT技术发展的限制,原本是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即使是在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内部也往往由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而难以建立企业一体化应用。因此,ERP系统不得不退居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内部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1995年至今,由于Internet 的问世和普及,E-Commerce(电子交易)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这一阶段的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这时的ERP系统主要分两个方向向外扩展: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和反拍卖等。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其定位于产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管理。 在新“新经济”时代,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一种B2B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 GARTNER Group 甚至将协同商务确定为21世纪第一个五年中,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究其原因,协同商务能确保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整体运作的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合作制造环境。例如,在合作制造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可能是来自于专业设计机构,而制造任务将会由几家制造商来承担,相关采购可能要有几十家乃至上百家供应商来完成。问题是如何去协调设计、制造和采购活动,让各参与商能够协同工作在一起,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让他们能够共享信息,能够使有关的业务流程自动连接。这些正是协同商务所关注的问题。 带有“协同商务”鲜明标签的后ERP时代就在众多企业应用者和ERP软件厂商的簇拥下来到了。 ——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协同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其次,我们观察一下主要发达国家的协同商务发展状况。其实,这些发展与变化早就得到了国外厂商的注视,并渐渐地在产品储备上予以应对了。 自1999年Gartner提出协同商务的概念以后,协同商务迅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许多协同商务的解决方案陆续推出,知名厂商如IBM的lotus sametime、quickplace结合IB,的websphere Suite提出的解决方案。SAP提出的协同、集成的、功能强大的Mysap.com协同电子商务平台。Oracle公司的基于门户的协同商务系统将与SAP进行比拼。JDE公司提出的Freedom to choose Power to share的ONEWord XE系统。 这些公司虽然界面上与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从结构上看,基本上模块划分都是类似的,基本上是:工作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资产与产品管理、项目管理与财务分析管理为主。通过七个,模块的组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基于web的企业协同商务的解决方案。协同商务已经成为新的争夺行业资源与行业垄断地位的战场,就像当年的托拉斯或者康采恩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一样。

  三、协同商务国内发展现状 ——协同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内容、特点、实际效果) 协同商务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特别是在与欧美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应该是说是具有中国特色。 国内的协同商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OA)的需求上发展而来。 中国的协同商务的雏形应该是起源于政府的公文和档案管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出了依靠法律、法规之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指令和指示。企业在进行许多决策的时候,也经常需要向主管的政府部门请示汇报。另外,当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经常是你来我往难以分辨,并且存在着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即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行政级别挂钩,因此在企业应用红头文件就比较自然。此时就出现了以办公自动化为代名词的协同商务的雏形阶段。当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办公管理系统。其实办公其实就是办文。 随着企业的介入,协同商务软件(也叫OA)也有一定的发展,加入了很多企业的特性,例如,OA现在强调的知识管理,强调了业务流程的整合,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运用的功能大多数是一些简单的功能,主要的是文档的整理工作,报告的审批,物品的管理、文档管理、车辆管理、后勤管理、简单的人事管理等。尽管解决了企业中存在的层级结构,但是企业的审批流程过于复杂与繁复,管理本身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办公自动化作的所有工作不过是将手工工作搬到计算机网络上,并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先进特点,却没有增加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办公自动化的处理的信息范围实在过于有限,仅仅处理一些公文就可以称为办公自动化了吗? 因此,办公自动化也是适时的改变他的属性,应该真正的演变成一个对企业有实际价值的协同应用产品。但是目前企业还是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协同商务的作用,还是在用OA的眼光看待这样一个系统,从自身角度也没有抓准需求的重点。协同商务要想在国内得到发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努力。 国内从事真正的协同商务软件的开发与销售的公司目前还比较少,国内的协同商务供应商目前提供的产品也几乎都是在原有办公自动化化上进行了稍加的改进,缺乏一定的内容。上海泛微软件公司的e-cology协同商务应该说在国内独树一帜,它具有领先的国外的协同商务的理念。另外还有很多来自ERP的厂商也在发布自己的协同商务产品,例如用友,开思等但是这些ERP厂商的产品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特别是在功能结构上与协同商务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泛微的协同商务产品完全是根据企业的运营模式,结合国外的先进的协同商务的理论研发的产品。从功能分布上也是以7个模块为主,工作流、知识管理、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客户管理、财务分析、资产与产品管理。 ——协同商务在中国的应用概况(规模、水平、结构、效果等) 计算机网络化使企业的计算机摆脱了单机的模式,进行局域网的建设能使企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上保证脱离信息孤岛的局面,在部门内信息得到了较充分的处理。部门内工作流的电子化具体体现在诸如OA系统,财务系统的应用上。这些应用是我们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体。他们培养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气氛,为深化应用在人才,技术,公众意识上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本身也为企业在原来几乎无信息化应用的前提下产生了许多效益。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以ERP为代表,他全面集成了企业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所必须的一切应用需求,满足了作为一个生产型的企业的常规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当时非常先进的管理理论变成了现实。我国一批早期应用的企业也通过系统在这几年如此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低成本,短交货期站住了脚根。 现在面临所谓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该如何进行呢? 我们抛弃基本的网络建设不谈,仅就应用来看。我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有四个阶段(即四步曲)。他们分别是内部部门工作流电子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协同商务。 内部部门的电子化只要企业都是需要的。它解决了内部部门业务的繁琐及低效率。对于企业将是一个低投入相对高回报的事情。我们今天已经完全接受的OA,财务系统及CAD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我国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部分应用需求已经深入人心,应该承认是成功的。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作为独立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它能解决企业在生产及销售中各环节的问题。将以前困扰企业的许多管理瓶颈利用集成的观念统一解决。我们对ERP的认识与理解也经历了从库存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物料与资金集成-销售与客户管理的各个阶段。我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这个阶段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虽然在中资企业的应用差强人意,但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新经济的“从天而降”,我们沿这这条已经非常成熟的路走下去,也可以取得不俗的成果。 从90年代后期起,新经济这个新生事物以迅猛之势席卷了整个经济领域,使原本已经按部就班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受到了新的冲击与挑战。仿佛,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由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而被取代。其实传统的建设还是有必要的。而且传统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经济的实践中一样存在。只不过,我们较少注意或报道罢了。 现在的理论界已经把传统的信息化与新经济的信息化以BACK OFFICE与FRONT OFFICE加以划分。我始终认为,BACK OFFICE一定是FRONT OFFICE 的支撑与基础。否则FRONT OFFICE 则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对于传统企业尤其重要。如何在新经济的环境中实现传统向新型的转型绝对不是建一个网站那么简单。新经济提供了新的获得用户与供应商的手段及工作方式,但无论用户还是供应商最终是要从中获利才能继续存在业务关系。所以,BACK OFFICE依旧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是优先于新的信息化需求。 那所谓的FRONT OFFICE 有是什么呢?许多人一提起FRONT OFFICE 就想到CRM,CALL CENTRE等。其实他们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我认为总体将,FRONT OFFICE 有两个阶段,即互联网商务及协同商务。 互联网商务已经包括了大家现在一致认同的三个层次,即:企业形象上网,供求信息上网及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业务处理。其实这紧紧是满足了目前的经济及管理理论的需求。从长远看,它必将被协同商务所取代。 协同商务的概念是已经做了阐述。GARTNER GROUP在今年初已经对协同商务非常关注。其实在许多IT厂商中也预见到了这种深层次的应用。我认为协同商务的概念其实是关于虚拟组织的一个具体化的应用。我国早就提出的企业”两头大,中间小”的知道思想已经通俗易懂的标示了这种概念的雏形。协同商务与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管理是有不同的。 首先,协同商务是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两者的集大成者。供应链顾名思义是专为供应商管理而设计,历经多年的发展虽然有许多新的应用但本意仍无太大的变更。客户管理管理固然包括用户与供应商管理(我个人认为,应该把企业内部的部门及员工也视作一部分。),但其的重点无非是利用80/20法则进行客户等级区分;客户需求与响应的自动化及潜在的客户资源及价值的分析挖掘。 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简单结合也不等同于协同商务。前两者更注重于流程性与事务性,而后者更注重于资源的优化。我们都知道虚拟组织的定义。但那是纯理论性的。直到协同商务概念的出现我们才清晰的知道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实施虚拟组织。 所以说,协同商务的本质所以是社会资源的最优化。他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产权关系,即你可以不必花费大量的成本与资源去获取某些必要资源的所有权,而仅仅具有使用权即可。这是在经济社会中关于产权问题的又一次革命。传统的经济社会,一向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统一。这样的历史原因就是由于资源被割锯,信息不流畅所造成的。这样势必造成资源的积压与闲置。也是为什么传统企业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原因,我们熟知的托拉斯等组织形式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必然性及历史合理性也正在于此。因为不是这样发展,企业就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新经济中信息交流几乎到了一种无障碍的境界,各种资源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被优化组合。其释放出来的能力将是巨大的。企业不必要为生产与业务需求准备所有资源的所有权,仅仅向具有所有权的企业取得使用权即可。反之,其他企业也是。我们将在释放闲置资源的同时又压缩及拥有其他的关键资源。企业变得更灵活,适应性更强。整个经济社会依此类推,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中国协同商务技术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国内的协同商务的发展来看,目前的厂商大部分还是在协同办公这个层面,由于协同办公软件的开发商比较多,采用的开发技术也是各不相同,但是从真正的协同商务软件来讲,由于设计的面比较广,因此对采用的技术是比较关键。因此从应用角度提出了对协同商务技术方面的要求。 1、集成,这是第一点需求。 从协同商务的应用角度来看,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资产与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数据的集成,应用的集成,对这个系统来讲是最重要的。 2、完全基于web,这是第二点需求。 从目前用户的使用技能和接受程度以及系统的维护成本考虑,WEB界面最容易接受。另外从集成方面来讲,必须采用人人支持的web标准如HTML,JavaScript,Activex,IIOP,DHTML,XML,JAVA等才能在一个界面下容纳,否则的化,技术难度就会导致集成不可能实现。 总之协同商务产品的开发都必须遵循这个方面,都则就是没有生命力。目前国内的软件开发商采用的技术可以说是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在系统构建商出现了比较大的出入,例如,数据之间重复的输入,数据的查询还是分布式,数据很难建立关联。

  中国协同商务市场结构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咨询服务商概况等) 目前在中国能够真正提供协同商务的供应商不是很多,大部分是集中在国外厂商为主。国内的话泛微软件公司的e-cology比较有代表性,目前也有很多的企业实施了e-cology协同商务系统。 如果我们放低一下门槛,从协同办公这个层面区看,国内就有很多供应商。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IBM的lotus的OA,这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OA大部分就是从政府机关的需求繁衍出来,大部分的OA厂商都是以收发文为主,加入了部分的知识管理功能。 二是基于微软的.NET或Exchange的OA系统。 以上两类产品由于缺乏一定的深度,目前在企业中发挥的效益是有限。 ——中国协同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与国外比较) 中国发展协同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分为两个层面 1、企业管理基础的薄弱 中国的企业是跳跃是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企业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管理基础。管理方式与软件的设计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冲突。要想实现企业的协同商务,必须首先在管理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国外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融合了很多的管理经验,而国内的企业很多都是凭个人的直觉的判断, 2、 经济基础的不足 实施协同商务,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软件的购买、硬件的更新、人员的培训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在实施协同商务之前,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做一个评估。 3、中国企业行业分布多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很多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很大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因此,从软件的设计上来讲,存在一定的局限,对实施代理较大的难度。另外,国企背景浓厚,带有先进管理思想的软件很难满足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 4、企业的观念的问题 中国很多的企业对于协同商务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对于自身的需求也不是很明确,因此,国内很多的企业存在协同商务的需求,却希望通过OA软件来解决。认识不清,是目前企业的较大的弊病。 四、国内重点行业和领域协同商务应用状况分析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使得资源通过全球市场进行配置,也将商业、贸易推向了全球化,而其最为突出的形式则是信息网络全球化。在网络世界中,商务、交易都将趋向无国界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业务往来也越来越紧密复杂。 由于我国企业之间目前存在着不集成的状况,业务往来需要用传统的手段如传真、电话、信件等进行传输,即使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也存在着不连续性,仍然需要对业务进行重复维护。对于这种分离的处理过程和复杂的更改,由于业务处理不集成和过多重复的步骤,既容易出错,又无法实现对紧急业务的快速响应,会丧失许多商机,也使企业与顾客的联系分隔,使开发、产品和服务等创新受阻。这种分隔的、不集成的业务处理方式是无法实现供应链运作的,就像一堵围墙把企业隔离开,使业务运作成本高、速度慢。这些企业在这种供应链网络中又相对成为了一个个新的信息化孤岛,因此必须向新的集成目标进军,拆除这些围墙。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面,目前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协同商务对业务的支撑。目前对协同商务的需求最大的客户群就是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 最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很大的部分工作是无何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好信息。例如一家投资型企业,主要的成本是知识。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对于企业的运作至关重要,因此,协同商务从不同的层面讲信息展现给客户,真正讲企业提升到知识型企业。

  五、协同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分析 ——国内协同商务的市场规模预测及分析 根据Gartner Group的研究调查,到2005年拥有协同商务能力的供应商和客户,与没有协同商务能力的企业竞争时将能够赢得超过8成的商机。所以协同商务对于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而且电子商务交易集市(e-Marketplace)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是协同商务,它通过集成采购商、供应商、后勤作业以及金融服务商等,整合信息,可以提高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目前国内的企业对于协同商务的认识还是不够,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还是在ERP与PDM等为主。 以上是对中国某一个城市的一个信息化调查,从现在企业的信息化还是集中在BI、电子商务、ERP、PDM等为主。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更新一代产品协同商务却在巨大的市场。 —— 技术发展趋势及预测 协同商务提出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一直在迅速发展中,萁管理思想也在不断的完善,主要是2大发展方向:协同商务链与企业信息门户。 1、 协同商务链 协同商务思想的提出以及相应的发展,主要是来源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有更多得能力来实现供应链优化得思想。成功地应用协同商务,实际上就是帮助企业于自己得供应商以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商务链。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在大规模制造的情况下寻求着解决问题得思路,在一个市场扰动较小的环境下,采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确要比垂直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产出。然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时代,而是一个产出多语序求,竞争异常激烈、客户需求变换不定的时代。因此,对于协同商务产品的化,也是需要加强在协同商务链方面的功能。为企业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 当然协同商务链不是对供应链的否定,只是比供应链走的稍微远一点。在协同商务链除了我们熟悉的物流与资金流之外还多了一层双向的知识流。 2、 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另外一个发展的重点是向企业信息门户方面发展。 当传统的电子商务向协同商务转变的过程中,信息门户的出现无疑使这个转变加快了进程,但是信息门户的局限性在于,提供给客户一个前台的整合界面使远远不够的,因为门户就是门户,只是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虽然和以前相比较而言,使用更加方便了,不用来回切换各种应用界面,但如果后台仍然使一些信息孤岛或者不够集成的各种应用和数据库的简单堆积,即使用户看到了一个整合的前台,对用户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利用并没有的得到最大化,那么用户希望的是电子商务系统和信息门户系统具有的功能并集之外,作为整合的协同商务平台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各种应用系统如ERP/CRM/SCM以及信息门户等都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企业间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中,ERP处于核心的地位。而在最近的将来,会出现一种更有活力的在线市场,厂商可以通过一种多企业架构同雇员、股东、销售渠道和供应商进行协作。届时我们将会看到,企业运营在一个整合的协同商务应用平台上,而是用户使用这些平台的入口就是信息门户。 六、对策与建议 ——对应用企业:企业如何成功实施协同商务? 在协同商务的建设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一下的几点体会: 1、 注意系统与员工日常工作的结合,真正为员工所需要 只有与员工的工作相关,支持业务的处理工作,讲协同商务融合到员工每天不作的工作和业务中去,为员工所必须,而是脱离员工的工作泛微,将系统变为可有无的系统。 2、 在选择协同商务软件的时候,要注意系统使用的方便性、简单化。 系统的易用性将决定系统是否会顺利的推进,也会大大减少用户学习新的系统所付出的劳动。 3、 要有明确的群体对协同商务担当明确的责任 系统实施必须人人都参与,责任必须明确,所有的工作都权限化。 4、 要有明确的制度、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的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的交流。 5、 讲客户、合作伙伴融入到内部的业务运作中来,实现体现协同商务的精神 ——对技术提供商的建议 协同商务被冠以下一波电子商务的头衔,但仍需要注意运作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维持内部与外部合作者之间的协同与关系平衡、平台相容问题等,都可能会商企业投入比原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Delloitte Research针对全球356家企业进行导入电子商务瓶颈研究的调查资料中,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普遍认为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过于复杂,因此无法以明晰的方式使企业顺利导入协同商务,这是目前企业在导入协同商务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此外,在企业内部流程部分太过分散,也使导入不易成功。另外提供解决方案的厂商太多,也使企业有无所适从之感。当然成本也是企业在导入协同商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有三成多的企业认为协同商务的成本太高,使企业多导入协同商务犹豫不决。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协同商务仍处于混沌不明的发展阶段中,虽然有很多的厂商宣称有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因为提供的系统太过复杂,而且建设成本也偏高,导致企业认为发展协同商务困难重重。对此,有待系统供应商开发出简易且有效的导入方案,以降低导入成本才能为企业市场所接受。 ——对政府的建议(如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知识普及等) 1、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 目前协同商务正处在市场初级阶段,确认一定的参考标准,企业对于如何建设,建设后的评估,目前还没有依据或参考。因此建立相应的建设标准,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多计划学习协同商务。另外由于协同商务对于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而且电子商务交易集市(e-Marketplace)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将是协同商务,它通过集成采购商、供应商、后勤作业以及金融服务商等,整合信息,可以提高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政府对于建设协同商务的企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其成为国内协同商务的经验参考,为以后的协同商务发展打基础。 2、建立法律法规 对于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产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软件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难免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如何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政策的扶持 加强对建设协同商务企业从政策上的扶持。建设协同商务系统是一个漫长与艰巨的工程,能否建设成功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政府机关尽量在政策予以扶持。 另外,目前大部分的协同商务供应商是国外的为主,因此加强国内协同商务供应商的扶持与培训,加强国内企业在协同商务领域内的优势。 4、知识的普及 在协同商务刚刚进入中国,不管是客户也好,软件开发商也好,对于协同商务的理解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人对协同商务含意还不明确,因此,提高企业对协同商务的认识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光是靠软件供应商是完全不够的,需要政府部分在企业大力的加强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协同上对企业的重要性。

  上一篇:商务装商务装(职业装)
  下一篇:商务策划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