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色彩课的目的应该是清晰而明确的,就是要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色彩的基础概念及一些基本表现技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进入下一步的专业设计作好准备。虽说专业设计有各种门类,但对色彩方面的基本原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能真正掌握了最主要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类别的设计。因此,无可否认,色彩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应是第一位的。 在如何使学生尽早尽快入门的途径上,历来的色彩基础教学,都是以色彩写生为主,而且主要是指传统型的静物写生。一般学生的入门也是从这里开始,就连设计院校的入学考试都是以此为标准而定高下,作为录取标准的。静物写生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对象物体的描摹,研究色彩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具有直观、可比较的特点。但这又很容易将学生导入纯绘画的领地,使学生不自觉地对细节作过分琐碎的描绘,或是太偏重绘画感,讲究灰调子,以及对一些表现性的技法技巧的追求等。因此,单是这样的静物写生,对今后的设计起不到指导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当时非常时兴。其中色彩构成同样是作为基础训练,排除了绘画的写实成分,直接从色彩的原理切入,用图形的组合来表现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洁明了,针对性强,且容易上手,对一些绘画基础弱的学生尤见效果。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色彩基础的学习也并非仅仅局限于一些原理方面的内容,它还应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艺术修养之外,还有对诸如分析、概括和表现等能力的要求。如没有了色彩写生,就缺少了对物体本身在具体环境中的各种变化的了解和提炼,就不能真正理解色彩。构成作业虽然表面很有效果,但几乎都是一种模式,千篇一律,实际也无多大作用。 多年来,两门课在各院校都是并列设置的,似乎可起到互补的作用。而实际上,两者的基本原理又大都重复,如衔接不当,不但是教学资源的浪费,更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鉴于此,加之近年来不断扩招使学生专业水准下降,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当然并不是简单的名字更新,也不是两门课的相加,而是有机地综合了其中的精华。 首先是静物写生,从布置静物开始,尽量选择一些造型简洁、质感平整的物体,这可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色彩本身之上而不会被其它细节干扰。 最重要的是先要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物象中脱离出来,一定不能使他们落入对物体的具体刻画之中。使他们认识看到的不只是一只苹果、一个杯子等,而是用形状、颜色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看成是一块红色、一块带冷的黄色等。要在“平面化”方面先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造型相对复杂的物体,如何做到既不是简单的外轮廓化,又避免细节性的描绘,这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二是提炼和组织色彩。面对的物体中,不可能什么颜色都是符合想象要求的,有的太艳,有的太灰暗,必须重新提炼。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从中“找”出,而不是“看”出所需要的符合画面要求的色彩。根据作业情况,应注意几点,设计色彩并不只是固有色,更不是那种想当然的固有色,也不只是高纯度的鲜艳色,它同样也存在着明与暗、鲜与浊、冷与暖等相互的关系,它们同样是互为依托而存在的。 这时,可进一步重复和强调一些色彩的基本理论,并以此对画面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明度,可以分高长调、中低调等;纯度,分灰调子、亮调子等;冷暖,分冷调子、暖调子等。以此来组织画面,以物体对象的颜色为依据,以画面的要求为标准,既有对物象的分析提炼,又有自我的创意 ;既不像传统的静物写生跟着对象走,又不像构成完全是凭理论而来。同时也使学生既训练了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又学会了表现的手段。 随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色彩归纳和替换的练习,即把一张较复杂并有许多中间色调的照片或画,尝试归纳出几个主要色块,再用这几个色块重组成一个很整体的大结构画面。还可以把一张红调子的画面替换成绿调子来表现,以及在明度、纯度等各方面的改变,把暗的替换成明亮的,把灰的替换成鲜艳的,并认真体会这种改变而带来的其它一系列改变。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学生们就已经在色彩上逐步进入主动设计的层次了。 设计色彩的教学现在还是起步阶段,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同仁的认同和参与,相信会越来越成熟。
最新文章
一月内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