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目前,中国企业出国展中,遇到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事件越来越多。”几家出展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下了这样的定论。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更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展会的平台走向国际市场。然而,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薄弱和经验缺乏,很多企业在外展中遭遇侵权事件的困扰。要想顺利地通过国际展览打开海外市场,中国参展企业当务之急是补上知识产权这一课。
国际展览中的“红灯”
“中国企业奔向国际市场之时往往忘了遵守‘交通规则’,一不小心就闯了红灯。”一位外展公司的负责人指出,知识产权就是国际展览中的“红灯”,而中国出展企业总是有意无意地闯了“红灯”,吃了罚单。
“早几年,企业在中东参展很少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从今年开始,这种问题多了起来。”迪拜中国贸易促进中心副总经理张伟军告诉记者,自己长期组织企业赴中东参展,今年2月,在中东电力展上,有三家国内参展企业被投诉侵犯知识产权,展位被组委会查封。其中有一家企业放弃参展,还有一家企业被迫进入诉讼程序,一场展览变成了一场官司。无独有偶,5月份在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东举办的另一个展览上,也有企业被控侵权。
张伟军指出,目前知识产权事件的频发,有两方面的原因,原先在中东参展的企业多数的展品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除了中国江浙一带的小商品,就是土耳其等周边国家的展品,多数是皮衣、鞋等轻工产品,所以不容易出现侵权事件。随着中东市场的发展,中国出展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越来越多,加上中东市场被看好,来自欧美的企业日渐增多。由于欧美国家对于知识产权非常重视,所以在我国一些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企业仿制欧美产品去中东参展时,与欧美企业遭遇,发生侵权纠纷的几率增多。
在欧美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受到重视。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大奔告诉记者,展览会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场合,中国企业往往意识不到。在有些展览会上,国外一些大公司基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会专门雇人在展会上巡视,一旦发现有侵犯自己知识产权嫌疑的产品马上就会诉诸法律。
在国际市场中闯红灯的后果不可小视。轻则展位被封无法继续参展,重则被告上法庭。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展览部副主任任恩杰告诉记者,国外开庭判中国企业侵权事件中,一个企业曾被罚过50万欧元。最重要的是,企业一旦有这样的记录,当地会通过海关对企业进行封堵、制裁。企业通向世界的市场路就被切断了。
张伟军表示,一些大的展览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企业在参加这些公司在某地举行的展览出现侵权事件,一旦解决不好,上了该展览公司的黑名单,在该公司世界其他地区的展会上也会被拒之门外。
“侵权事件”的多元化
法律意识薄弱
在外展中侵权事件的屡屡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法律意识薄弱。任恩杰分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较多,一些企业“学习能力”很强,在国外看到一些新产品立刻回国仿制,有的甚至仿冒人家的商标。张伟军也表示,一些企业怀着侥幸的心理,仿制欧美的产品,以为在中东展览上不会被发现,结果还是栽了跟头。
外贸公司不清楚代理产品的专利情况
中国长期形成的外贸体制也造成了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国外参展的企业很多都是外贸公司,并不是制造商,有时外贸公司对自己代理的产品的专利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在外参展时也容易遇到知识产权的纠纷。
糊里糊涂就成侵权者
“中国企业在出国展知识产权上遇到的问题较多,但不见得都是侵权事件,有的是当地市场保护的一种手段。”对参展侵权深有研究的任恩杰表示,对侵权事件应该客观分析。任指出,我国有些出展产品事实上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也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但专利保护是一种地区保护,外国企业常常利用这一原则。比如,有些企业的产品连年在当地参展都没有问题,但是同一个产品,再去参展就被诉侵权。这时有些当地企业看到中国的产品有竞争优势,但没有在当地申请专利保护,就先抢注了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了侵权者。
合作协议许可范围未界定清楚
另外,还有的会出现合作协议许可范围的问题。中国一些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在协议中没有说明商标的使用范围。比如,与意大利公司合作,中国企业被许可使用其商标。可是该产品到德国参展就触动了该意大利公司德国合作方的利益,可能引发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没有证据也说我们侵权
任恩杰表示,目前也有这种情况,一些外国公司觉得中国的产品对他构成竞争,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我们侵权。遇到这种情况,企业要沉住气,通过找律师或主办方或使馆人员等途径寻求帮助,不能向对方塞点小钱私了。
从意识和组织上规避“闯红灯”
任恩杰表示,为了规避知识产权的红灯,企业要加强法律意识,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在当地有可能对其他产品形成侵权,或者有可能被当成市场保护的靶子,最好通过自己的代理在当地进行调研,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或者在当地申请专利保护。
任指出,目前侵权事件五花八门,防不胜防,比如某种钻头的包装侵权,或是某种钳子的把手颜色侵权。因此,企业的提前调研是必要的。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副教授刘松萍也对此支招儿:要对展出的“新品”进行专利检索,对自己开发的新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以取得产品“出生证”。
外贸公司也要加强这种意识,出展的外贸公司与制造商要保持紧密的关系,对展品知识产权的问题应该事先沟通,以降低参展时遇到纠纷的几率。
刘松萍表示,对于组展单位来说,要严格审查展品。展品出运前,组展公司应要求各参展单位提前自查,有疑问或不能肯定的产品不能出运,敏感的产品种类需在参展之前提供产品专利或相关认证,以防万一。张伟军表示,国内展览组织方应该对此有足够重视。作为组展方,连接着参展商和组委会,如果这种事件频频在组展公司组团参展中发生,在参展商和组委会那里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组委会对知识产权保护都会有一个声明,他们的操作方法是,提前将这份声明发给参展企业,提醒参展企业重视。同时,也要与企业签订免责声明,以免发生类似纠纷时责任不明确。另外,增加对参展企业的附加服务,使参展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
组委会在处理侵权问题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只要有人投诉就立刻封掉被投诉方的展位,而另一种是先调查,与企业和组展方沟通,让被投诉企业有一个答辩和出示证据的机会。张表示,为了避免参展企业受到更多损失,组展方应该与组委会事先沟通,如果出现投诉事件尽量采取第二种做法。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在现场碰到被投诉侵权或者被封展台的事件要保持冷静,不要有过激行为。要积极与组团单位和组委会沟通。而对外贸公司来说,如果不能确定展品是否侵权,要及时打电话与厂家取得联系调取证明文件,同时也要要求投诉方拿出证据。企业如果认为自己没有侵权,那么就要聘请当地律师,积极应诉。
特别提示
提示1
在有些展览会上,国外一些大公司基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会专门雇人在展会上巡视,一旦发现有侵犯自己知识产权嫌疑的产品马上就会诉诸法律。
提示2
在国际市场中闯红灯的后果不可小视。轻则展位被封无法继续参展,重则被告上法庭。最重要的是,企业一旦有这样的记录,当地会通过海关对企业进行封堵、制裁。企业通向世界的市场之路就被切断了。
提示3
一些大的展览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企业在参加这些公司在某地举行的展览出现侵权事件,一旦解决不好,上了该展览公司的黑名单,在该公司世界其他地区的展会上也会被拒之门外。
提示4
我国有些出展产品事实上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也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但当有些外展国家的当地企业会在当地先抢注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侵权者。
提示5
中国一些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在协议中没有说明商标的使用范围。比如,与意大利公司合作,中国企业被许可使用其商标。可是该产品到德国参展就触动了该意大利公司德国合作方的利益,可能引发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提示6
要对展出的“新品”进行专利检索,对自己开发的新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以取得产品“出生证”。
最新文章
一月内点击排行